林糯糯和王凤花王二丫三人连续几人每日到赢婆婆家学习织布,三人都学得比较快,基本的活路都摸清楚,几人回家又请家里帮做了织布机。林糯糯和王二丫家哥哥都会木工自是没有问题,那凤花娘却是有一台织布机,也得了机会拿出来织布。几人想着马上秋天要赶制棉衣就各种做了衣服。
第一次自己做的衣服倒是花费了一些功夫。
林大佑跟村长提议了做售后服务站的事情得到了村长的大力支持,也为村上村民解决打工收入的问题。倒是风子爹和王大婶子家的几个男人积极的去做售后,两人一组隔天轮班的,倒十分有条理。隔天两人一守着店,他们听林家兄妹建议,贴了小广告在城门上,跟之前那些买车的农户说过去换零件八折优惠,这倒一下让那些买过车人的十分愿意。
“你那车头有问题,去林家售后服务站去修吧,别耽误了,等会你还得拉东西回家!”
“你可知道那售后服务站在哪?”
“在井儿巷里!”
“谢谢你呀!”
“不客气!”
骑车的人倒是经常被路上的人提醒。让售后服务站的人气都是很旺。那几个叔叔伯伯的收入也跟着涨起来。
林家兄妹的收入也跟着好,每个月能多拿几十文钱。
家里就都拿来买些笔墨纸砚,和饲养猪的米糠。
兄妹去学堂倒是更勤快了。毕竟生活有了保障,就思量着要用功读书。早上读书上学,下午到地上打理。”
“过几天要收成了,稻谷都黄了!”中午回家路上,看到田间的稻谷都开始变得黄灿灿的,孩子们都开始谈论了,有一些农户就是直接开始收稻谷。
“农忙要很累的,要割稻穗,打稻穗,整理秸秆,还要晒稻谷。”
“最怕就是下雨,今年收成晚了,收稻谷后怕没有时间晒稻谷,潮湿的粮食放不久……”
“真希望老天爷保佑,别下雨呢!”
村里大人小孩都在谈论着农事。
林糯糯问,“哥,那个我看打谷穗的方法改进一下做成打谷机提高效率,应该一个早上就可以打两亩地,这样就赶急吧?”
“打谷机?”
“就跟你们给我弄的洗衣机差不多,踩着两个脚踏板,把稻谷伸进去,让稻谷旋转脱粒”
林糯糯一边说一边到客厅拿起笔墨在纸上画了起来。她以前去博物馆见过那些东西,对“打谷机”的构造也不陌生。
“这个看起来确实跟那个洗衣机挺像的!”林二佑道。
兄弟两人就开始弄“打谷机”。
因着林家兄妹的打谷机很实用,又被全村推广开了,又有临村看到跟德洛村定做了十台打谷机,这让德罗村又赚了一笔钱。村人脸上洋溢着喜悦幸福的欢笑。
德罗村的稻谷最先完成收成,等他们德罗村运到晒谷场都晒了好几天,其他村才陆续地晒稻谷。
林家兄妹家虽只种了三亩田,但是光是门口的水稻就收了四百斤,家上其他两亩地一共收了八百斤大米,这才知道稻田养鱼的水稻果然是高产!
林大佑心想,“这八百斤大米够吃足年了,这过去水稻哪里能产八百斤?从前大米能收三百斤就是不错的了,况且那三百斤粮还要去换些盐油的……”
“还有玉米苞谷也能收是一批,可以多养两头猪了!”
这般盘算,心里居然觉得自家跟那些老爷家也差不了许多……
林糯糯想,“还是存点钱去买个铺面……这钱其实不多,跟大户还是相差很多……这个时代阶级差太大,跨阶级真是不容易的,需要多少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小富即安虽然也可以,但是万一来个天灾人祸……必要得多做准备才行!”
居安思危她林糯糯没有这种精神,但是看到二丫的情况让她觉得村上人,包括她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还能帮一下,而吧至于假装,不至于冷漠无情……人要有情,也是要有能力,她自认为她林家人不是无情的,但是应对漫长生命岁月的挫折,唯有不穷的心态和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