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状告(1 / 3)

今日是皇上结束春猎回程的日子,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碧空如洗,天空偶尔飞过几只鸟雀,发出欢快的啼叫声。

十几丈外,一道道绣着龙纹的旗帜以及红罗纱帐随风招摇,数百名銮仪卫护卫着皇上的銮驾朝皇城而去,皇上乘坐的马车由六匹骏马驾驭,车身镶嵌有金银玉器,宝石珍珠,而且车身上还雕刻着只有皇室专用的龙凤图案,无处不彰显皇家的尊贵与气派。在皇上的銮驾后面还跟着两股战战排列整齐,正不急不缓的朝前方驶来。除此之外,那些骑在马背上的年轻公子们,个个皆是锦绣华服,脸上神采飞扬,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十分惹眼。

皇帝的仪仗进城,守城的兵马司指挥使张廷早已派了侍卫去前边开路,以确保不让人惊扰了圣驾。

然而即使是这样,也挡不住有心人的蹲守与算计。

周围围满了围观的百姓,大家都想一睹他们大周帝王的龙颜,看看传闻中的九五至尊是否如众人口中形容的那般威严。

“求皇上为草民做主!”不知是谁在人群中高喊了一声,声音高亢激昂。

原本百姓们看见皇帝的仪仗只敢跟身边的同伴窃窃私语,所以那声音所有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包括那些坐在马车里的贵人们。

所有人的目光齐齐看向了声音来源的方向,旁边的人纷纷主动向旁边靠去,将那喊话之人暴露在了视野下。

“外头是何人在高声呼喊?”永康帝头一次出行遇到有人求他做主,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兴趣。

“奴才过去看看。”永康帝身边侍候的张公公适时回答道。

很快张公公就了解了情况,过来回禀永康帝:”是有一中年男子在前面拦车,想要求陛下给他们做主。”

“可是有什么冤屈?”闻言永康帝来了几分兴致,自太祖皇帝建国至今,大周的律法愈加完善,各地区设有处理案件的知府衙门,他在位的这些年一直励精图治,每年各地方官员呈上的卷宗当中很少见到有冤案发生,更何况这还是在天子脚下的京城。

永康帝首先想到的是,是不是京兆尹王涛办案不力,造成了冤假错案,这才让人在他回宫的路上跑来申冤。

“回陛下,那呼喊之人并非是有冤屈要申,而是与武宣侯府有关。”张公公说这话时脸上露出古怪的神情。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有千古奇冤,才会有人敢冒险拦截圣驾,还没见过为这种小事告御状的。要知道,告御状闹不好是有要掉脑袋的风险,没有被逼到那个份上,一般人也不会冒这么大风险告御状,因为这些趁着皇帝出巡机会在道上告御状的人,多半都会被当成是阻拦圣驾的刁民,又或是被冠以行刺者的身份,被御前侍卫驱赶或者是直接就地正法了。

“咦,竟是与子恒有关。”永康帝兴致更浓了几分,吩咐张公公让侍卫将人带到他面前来说话。

那喊着让永康帝做主的人正是李大海,此时的他被那些銮仪卫押着动弹不得,整个人吓得两股颤颤,没了一开始高喊着让皇上给他做主时的魄力。

“皇上,就是此人在人群中大声喧哗。”两名銮仪卫将人带到了永康帝跟前恭敬回禀,转头对着李大海大声呵斥道:“见到皇上还不快跪下!”

“草、草民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李大海闻言浑身打了个激灵,双膝着地重重跪了下来。

“便是你要求朕做主?”永康帝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冷声开口。

李大海偷偷抬头撇了一眼高坐在銮驾上的皇帝,随即又迅速低下头,嗫嚅道:“正是草民。”

李大海只偷偷瞧了一眼,其实并没有看清楚皇帝的模样,只觉得身形高大笔挺,气度高贵,不笑时只有一股威慑的天子之威。

李大海被皇帝盯着,只觉得心下惶惶不安,额头上浸出了豆大汗珠。

“你有何事求朕替你做主,你不必紧张,但说无妨。”永康帝的声音低沉浑厚,富有磁性,在李大海的耳边回响着。

“我要告我那女儿嫌贫爱富,不孝不忠!”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到这一步了,李大海鼓起勇气,终于将话说了出来。

“子女不孝,可到官府衙门去告,衙门会审理此类案件。”永康帝闻言顿了一下,随即幽幽道。

原以为会是什么大事,没想到只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案子,若不是张公公说了与武宣侯相关,永康帝都不想再听李大海多说两句。

“草民也想到官府去告,但是我那女儿如今住在武宣侯府,背后有武宣侯撑腰,草民不过一介平民百姓,哪里斗得过他们。”李大海心里虽还打着颤,但是一想到要是能得皇帝做主,日后他们一家不用再辛苦劳作,可以过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他心中一阵火热。

“竟然还有这种事,为人子女孝顺父母长辈乃是天经地义,你女儿这么做的确不对。”永康帝微微点头,似是十分赞同他的话。

闻言李大海心中一喜,觉得皇帝不愧是个好皇帝,十分平和宽厚。

然而下一秒永康帝却是话锋一转,倏而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