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乐的坟茔坐落在经棚县城的西北角一面山坡上,据说当时没有棺椁,按巴特尔的安排,在穴中砌出一个石头的圆坑,坑口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按着蒙古族丧葬习俗,将她的尸体放在木板上,用一条洁白的哈达罩其面孔,然后用黄土覆盖,立上一块石碑。就这样,乌日乐面朝太阳,秋去冬来,在她梦一样的春暖花开的期盼里,静静地注视着这块生她养她的热土地。
宋蓉依次摆上供品,鲜花、素果、糕饼等,还用双手,捧起七把土,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撒向乌日乐的坟头。
宋蓉今天换上了一身黑色衣服,面色凝重,她拿出乌日乐留下的小镜子,捧在心口窝捂着,然后点燃一炷香,拜了三拜,眼泪就不听话地流了下来了。
“乌日乐,记得第一次见到你,你还是那么小,像个孩子,身子骨还没有长壮,就跟着父亲投身到队伍去了。你在我心中,就像一朵花刚刚绽放,却夭折了。失去母爱,又失去生命,我们成千上万的百姓,正是因为有了像你这样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的勇士,才在水深火热中看到未来的希望!”
“乌日乐,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对,我已经给她想好了名字,就叫‘盼盼’,你放心,从现在开始,我让她改口,叫我‘妈妈’,等我们胜利了,我带她好好过新的生活,我会把母爱毫不保留地给予‘盼盼’”
一边的李臻,眼睛也湿润了,他感慨着宋蓉的重情重义,也为战友巴特尔有这样的女儿自豪!
过了一会儿,宋蓉跟着牵马的李臻,一路走下山来,都静静地没有说话。
李臻看到,宋蓉三步一回头,悲伤难舍之情无法言喻,不禁心疼起来。
“蓉儿,别太悲伤了,以后我们把盼盼好好抚养大,就是对乌日乐最好的安慰,我们把盼盼当亲生女儿,让她在阳光下,生活幸福,像花儿一样!”
宋蓉忽然想起了李臻写给自己的信:“是啊,你不是说,你的理想是革命胜利了,让天下所有的女孩子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吗?那就从盼盼开始吧!”
“对啊,宋蓉,我还有一个实现理想的具体步骤,那就是等革命胜利了,我回到我的老家赤峰,在那里兴办一座学校。”
“嗯,这个想法不错!”
“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读书求学门少栏高,兴学办校,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进行文化思想教育,是很重要的大事。少年强则国强,中国要强盛,必须停止现在的内战,一致对外,图谋强国之道,才是硬道理。
宋蓉的眼睛睁得很大,她突然感觉自己并不完全了解李臻,在他的思想深处,有着一座富矿,那是热量和挖掘不尽的宝藏,她为这一发现,沾沾自喜,深感自己的选择是多么正确,做人就是要有一点理想的!
“你知道吗,赤峰第一所完全小学。是一个叫李云翔创办的,日本人进入赤峰后,强制推行奴化教育,要求学校里设置日语课,遭到了他坚决的抵制。后来,在他不得志地时候,索性弃教从商,可惜了!正是这样的经历,他被后来人赞誉为“抗日志士和新文化地传播者”。我非常赞佩他,希望像他那样,做一个文化思想教育的传播者!”
宋蓉终于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好啊,到时候,我去你的学校当老师,我能合格吗?”
“肯定行,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