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胡进入中原后,不少具有航海经验的青州、徐州人阖家扬帆出海躲避战祸。从此,中原的造船技术传播到了海外。
据史书记载,这些远赴海外的汉民甚至远航到了硫球群岛。他们的后人建立了琉球王国,在中原战乱平息后,琉球王国于隋代时期请求归顺。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中原地区造船技术却开始衰退,许多技术终至失传。
自小在建康城中长大穿梭于市井码头上的陈安熟知,这就是来自荆州地区的商货船。
凝神望去,船上的船员口音操着各地口音,有的喊着号子,有的说笑着,一派忙碌,开始卸载货物。
因荆州地处江东和西川之间,是当时长江之上最大的货物中转枢纽,来自巴蜀地区的土特产如蜀锦、米酒、葛仙米、腊肉……都在荆州的江陵等地转运。
陈安不由得站起身来,仔细向下瞧去,这艘船应该是年前从荆州来的最后一批货物了,难道就查不出点蛛丝马迹了吗?
约莫一柱香的工夫,他忽然看到了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眼前突然一亮,心中一阵激动,手心已经渐出微汗。
只见此人三旬上下,商人打扮,曲裾深衣,头戴笼冠,颌下微髯,一脸精悍,在寒风中脸色冻得有些白里泛红。
陈安仔细回忆,猛然记起,对了,这不是年初与公子从寿春回建康时,在秦淮河口那个李术嘛,荆州司马都尉,被他从桓温官船上给擒下来的那位。
凭着鹰一般的眼神、狗一样的嗅觉和超强的记忆力,虽然李术没有穿铠甲,陈安依然将他锁定了。
难怪陈谦认为陈安就是个谍战、情报方面的天才专家。
只见李术在船头跟一个船老大模样的人低语了几句,行色匆匆地下了货船。
陈安忙结账,快步下了茶肆,走到大街上,向门口的两个便装亲兵使了个眼色,三人远远地跟上了李术。
向西走过同乡共井,转了一个弯儿,又走进了殷高巷,街上行人太少,只得远远地跟了上去。
出了殷高巷,约莫走了一盏茶的时间,李术忽然停了下来,四周看了看,停住了脚步。
远处一箭地远的地方是一座深宅大院,白墙黛瓦,浑朴厚重。
李术向前走到大门阶梯前,驻足回头看了看,敲响了院门,有人将李术让了进去。
陈安令两个亲兵在外等候,自己深吸了一口气,纵身跃起,翻进大院。
院内别有洞天,这里不仅宽阔,而且还很华丽,真可谓是雕梁画栋,亭台楼阁。
苍松翠柏间,房屋的四角高高翘起,优美得像四只展翅欲飞的燕子。
跟上了李术和前面带路的家人,穿过前院,来到了中堂。
陈安在中堂西侧背靠墙面,耳朵靠着窗棂,仔细倾听。
“末将李术,参见光禄勋,参见建武将军!”只听李术道。
陈安暗道,果然不出柏杰所料,这里正是郗昙的府邸,建武将军,不就是桓家老二桓云嘛。
“李都尉,一路辛苦,快请坐。”一个沉稳地声音道。
少倾,又听李术道:“这是大将军的信函,郗掾属亲自交给我的,命我一切小心从事。”
“哈哈,来了建康还要小心到哪里去?陈谦已入诏狱,布在广陵公府的眼线告诉我,这么长时间了,除了司马熙雯,没有一个官员去过。”桓云粗着嗓门不屑地笑道。
“唉……建武将军,郗掾属说的对啊,小心驶得万年船嘛。”沉稳地中年声音响起,一听就是久居高位的高官语气,这是郗昙。
耳听得,有人窸窸窣窣打开了纸张,稍停,郗昙道:“大将军说可以适当的用一下刑了,但不要打死,陈谦还有利用价值,大将军惜才啊……”
过了一会儿,桓云冷哼道:“早该用刑了,给陈谦一点颜色看看才好,杀杀他的锐气,大晋战神,哼哼。”
陈安心里咯噔了一下,一阵酸楚涌上心头,心道,他们要对公子用刑了……
“来人,带李都尉下去歇息。”郗昙吩咐道。
过了片刻,郗昙又道:“云子,大将军旨在将你扶上兖州刺史的位置,我们再给太后和会稽王施加点压力,每天加一点刑,观其效果,让他们做出让步。”
“光禄勋和郗掾属所见甚是,此事多亏你们俩了,谣言四起,这是个死结,留得陈谦一命也好,他知道了兄长的厉害,或许将来会俯首帖耳的拜服兄长麾下。”
“嗯,我早已令王劭留好了后路,收手时就有人出来顶这散布谣言之罪,哈哈哈……”说罢,郗昙放声大笑起来。
“光禄勋深谋远虑,在下佩服得紧啊。”只听桓云恭维道。
“行,就这样,我马上派人去廷尉府通知王劭,明天就开始吧,云子,你给大将军回信,让李术带走,一切按大将军安排行事。”郗昙一锤定音。
“好,我这就写。”桓云道。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只听郗昙高声道,“来人。”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