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时光飞逝(1 / 2)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

前秦皇帝苻健分别派苻雄、苻法、苻飞等人平定各地反叛势力,消灭关中豪强孔持、刘珍、夏侯显、呼延毒等,进一步巩固了三秦根据地,以苻雄为丞相,雷弱儿为大司马,王堕为司空,毛贵为太傅,鱼遵为太师……人才济济,雄心勃勃。

前燕皇帝慕容儁则派上庸王慕容评、太原王慕容恪兵分两路,横扫太行山两麓,黄河中下游割据势力纷纷来降,前秦河内太守王会、黎阳太守韩高以本郡投降;东晋兰陵太守孙黑、济北太守高柱、建兴太守高蹇以本郡投降,东晋宁朔将军荣期以鲁郡投降,还包括乘势而起的乐陵朱秃、平原杜能、清河丁娆、阳都王腾等人;一时间慕容鲜卑兵强马壮,纵横中原。

三月初三,王羲之于会稽郡山阴之兰亭(现浙江绍兴西南)举办修禊集会,谢安、谢万、孙绰、袁峤、郗昙、虞说、魏滂等四十二人参加,并赋诗,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用绢纸、鼠须笔为兰亭集作了一篇序文,计28行,324字,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世称“兰亭帖”。

华夏大地上三个最大的国家,初见雏形。

公元354年永和十年初。

准备了整整一年的桓温,誓师北伐,自江陵统精兵五万出淅川(今河南南阳市),在上洛(今陕西商洛市)俘获秦荆州刺史郭敬;于青泥(今陕西蓝田县)大败秦淮南王苻生,镇蛮护军桓冲于白鹿原击败秦丞相苻雄;桓温大军屯于灞上。

征虏将军司马勋统川军三万出子午道,攻陷陈仓,兵锋直指扶风郡。

东西两路大军深入关中腹地,长安大震!

然而,在唾手可得的长安城前,桓温却败了,而且败的很惨,被秦太子苻苌、淮南王苻生追着屁股一顿猛砍,仓皇退回了襄阳,另一路司马勋也被苻雄的残兵偷袭,大败而回汉中。

桓温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利。

公元355年永和十一年。

前秦开国皇帝,一代英主苻健病亡,因太子苻苌在与桓温作战中负伤而死,淮南王苻生继位。

夹在东晋和前燕之间还有一个最大的割据势力,那就是段氏鲜卑的齐王段龛,他早在四年前就上表投靠东晋,被封为镇北将军、齐公,当然,只是遥领。

其地盘就是今山东半岛,都城在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

年底,段龛给其表兄前燕皇帝慕容儁信,言语中带有讽刺意味,指责其僭越,称帝名不正言不顺。

慕容儁大怒,派太原王、大司马慕容恪为大都督、尚书令阳鹜、乐安王慕容臧为副,率军五万进军山东。

公元356年正月三十,双方在淄水之畔(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附近)展开决战,段龛被慕容恪一战打的生活不能自理,擒获段龛的弟弟段钦,斩杀右长史袁范等人,投降士卒达上万人。

四月慕容恪将广固城团团包围,切断了所有与外界联系的可能性。

建康台城,中书监衙门大堂上。

司马昱手中拿着段龛的求援信,仔细看了看,交给了坐在旁边的谢尚,谢尚看完依次传递给了会稽王国相江虨、抚军大将军府掾王坦之。

“咳咳,你们看该不该发兵去救?”司马昱待他们都看完了,问道。

三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搭话。

司马昱无奈,只得点名,“思玄,你说说。”

江虨略一思忖,躬身道:“殿下依卑职之见,不该救。”

“哦?讲讲。”

“殿下,段龛四年前就归附我大晋了,但那只是名义上的,从未向我大晋纳过贡,也未来过京师拜见陛下,现在有难了,倒是想起我们来了,若派兵去救,劳民伤财,不值得啊。”

司马昱手抚微髯,点头道:“嗯,有道理。”

接着他又看向了王坦之,他越看王坦之,越觉得他像传说中的何晏,“何郎傅粉,行步顾影。”不但人美,连影子都极其出色。

王坦之在胡床上欠身道:“殿下,卑职倒认为可以一救。”

司马昱极力收回自己的目光,咳了两声道:“咳咳,文度,不妨直言。”

“殿下,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北方割据势力的意图,他们投靠我大晋无非是想借用朝廷正朔之名,扩充自己势力,招揽晋人才俊,安抚晋人百姓而已。”王坦之说完,拿起身前桌案上的茶盏喝了一口,以保持自己优美的腔调,他话锋一转,继续道:“但是,徐州刺史荀羡在下邳和山东近在咫尺,如果我们坐视不管,北方故土士子、百姓还怎么看我们?还有哪方势力会再来投靠?”

江虨暗暗地扫了王坦之一眼,心下道,这是在会稽王面前公开和我争宠了。

心下不悦道:“文度,你的意思是不顾我大晋将士的性命,去救那些胡人吗?”

“呵呵,思玄兄差矣,做做表面文章,虚张声势,我想令则大人还是会的嘛。”王坦之俊俏白皙的脸上笑意越发浓了。

“你们二位说的都有道理,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