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这个词,其实在古代已经有了。(后汉书·蔡邕传)中称:“五年制书,议遣八使,又令三公谣言奏事。”这里的“谣言”类似于,我们后世的民间风评。谣言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谣言不仅透露出了事物的状态,更多的也是一种,人主观上的认识或或者是判断。所有的谣言,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但是,它也包含了真实事实中的一些碎片。这些碎片,通过人们潜在的思维连接点。逐渐让人,把整个事件连接了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谣言。
简单的说,谣言就是两猫变虎三鼠成象。本来只是两只猫三只老鼠,可是说的人多了,它们就变成了老虎和大象。作为后世生活中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张建其。怎么会,不知道谣言猛于虎的道理呢?所以现在,急于“洗脱”自己的张建其。便立马就利用起了,谣言的那种特性来。事实证明,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哎,王叔,听说了吗?前日晚上逆贼罗艺手下,带领六千多人偷偷出城,去偷袭城外花衣军的大营。您猜怎么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小胡子男人,看着对面的一个老头问道。
老头急忙问道:“怎么着啊?”
“说出来吓死人了!那六千兵马刚一出城,就觉得眼前一道白光。然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炸雷。结果,那六千人全给雷劈了,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小胡子惊恐地说道。
老头忙说道:“六千人?我怎么听别人说是三千多人啊?”
小胡子一拍自己的胸口,信誓旦旦的说道:“就是六千人,我敢用我的人头担保。老北街的刘瘸子,每天都给罗艺军中送菜,这可是他亲耳听到士兵们说的。”
“啊!对对对!我听说的也是六千多人。前天夜间那雷打的,我听的清清楚楚的。据说,城外的军队,那是上天派下来的。”旁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忙附和着说道。
“我听说昨日城外的那场大战,罗艺的三万多人也是刚出城。人家对面花衣军,就那么一挥手,就引来了天雷。三万多人,也是让雷全给劈了。据说,被劈死的那些士兵,尸体没有一个是完整的。”邻桌一个商人模样的男人说道。
一个五十多岁的光头开口说道:“你们听说没有?昨日晚间,罗艺的部下去府衙刺杀,城外花衣军的那位将军。十几个人对着那位将军射箭,人家哪位将军,连身子都没有动。只用一本书,就把刺客所有的箭矢都给挡住了。你们说,那将军不是天兵天将下凡,还能是啥?”
“要我说句公道话,那刺客就不应该去,刺杀人家那位将军。那罗艺一家四口,本身就是死于他自己部下,杨岌和赵慈皓之手。就算他们是,为了给罗艺一家报仇。那他们也不应该,找人家花衣军的将军啊?你们说是不是?”跑堂的店小二停下脚步说道。
旁边有一个人,也拍着自己的大腿地说道:“谁说不是啊?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你就算报仇,你也得先把仇人给找对啊?我表弟老丈人家的外甥小舅子,可是亲眼看到那杨岌和赵慈皓,提着剑进了罗夫人房间的。”
“嗨!那些刺客也是眼瞎!在城外杨岌和赵慈皓二人,自己都亲口承认了。罗艺一家就是他们俩,为了升官发财给杀了的。你们说,他们不找杨岌和赵慈皓二人报仇。反而跑去找人家花衣将军,他们是不是眼瞎啊?”
一时间,整个豳州城大街小巷之中。传遍了罗艺一家,是死于杨岌和赵慈皓之手的消息。当然,除了这个消息外。什么天兵天将下凡,张建其有神光护体,刀枪不入。什么一道白光,万人瞬间就变成了一股青烟的说法。也如同风一样,在人群中疯狂的传播着。
而此时的张建其,也趁着这股谣言的热度,对李蕾展开了忽悠模式。
张建其指着旁边的张文仲说道:“刚才,他应该把事情的真相都对你说了吧?现在,该你作出决定了。如果,你要是相信我,你就留下来等养好伤以后,再做决定。如果,你要是不相信,他刚才对你说的一切。那……你现在就可以走了。当然,我随时会等着你再来杀我。”
说完之后,张建其便动手解开了,绑在李蕾身上的布条。而张文仲,也忙过去给她拔出了输液的针头。
李蕾缓缓地坐了起来,然后忍着伤痛下了手术台。
“你……你把我的鞋子放哪儿了?”
张建其弯腰从手术台尾部,拿起了放在地上的那双牛皮马靴,然后扔到了李蕾的脚下。
“你的鞋子!”
李蕾咬牙下了手术台,穿上了自己的靴子。可是她刚走两步,就觉得自己浑身无力,双眼发黑。接着,脚下一软一个趔趄就倒了下去。眼疾手快的张建其,立马伸双手扶住了她。
“小心!你看你这能行吗?我又不是赶你走,你何必这么着急呢?再说……”
张建其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蕾那一双,要杀人的目光给打断了:“你……把你爪子拿开!”
张建其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的一个手,正好都捂住了人家包子上。他忙抽回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