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永和寨(三)(1 / 2)

经过一夜的寒冷煎熬,远在这西彝边关的将士们终于再次沐浴在热情似火的日头里。

此刻在关内虽只是中秋,这苍凉的西境塞边已愁煞远离故土的宋家将士!

呼啸的北风渐起,带起的粗粝黄沙爽朗得与面庞相遇,风声里夹杂吹角连营!战鼓擂响!

此役,第一次宋夏正式交锋就在眼前!

“毕其功于一役”不止停留在嘴边!

此次,童贯不仅带来了大宋军“必胜”的皇诏!

还有无数先进的硬件装备

——

兵器司新制的“三弓八牛床子弩”、“冲阵剑轮无敌车”、火箭、突火枪、霹雳炮、炮车等。

中秋第二日,当日头圆润的脸庞完整露出之时。

四面出击的斥候轻骑已将黄沙里方圆百里的敌情探清:

西彝无大队援兵!

此时,宋夏的大军在葫芦河旁数座山丘间的谷地列阵对峙已久。

大夏此次为争夺自家生命线——横山地区,算是下了血本!

主力包括皇家的亲卫队,三千重骑兵,盛名之下的“铁鹞子”!

仅次之的五千皇家近卫骑兵!

数万装备便捷的轻骑兵!

还有如前提到过的如野利氏、没藏氏等,对本地轻车熟路的不计其数横山土著

——

“麻魁”和步跋子!

其中还夹杂着人数不少的克烈等蒙古突厥部落作为西彝的雇佣军!

面对着这样一支机动灵活、装备精良而且是在家门口作战的劲旅。

宋军由于马匹的缺乏——骑兵数量有限,也是发扬自己的传统,用弓弩和远程火器来制衡!

依托在山丘上临时搭建的堡垒——中军所在。

大宋西军的步军单位百人小队在押队旗头的引阵下,在前是的八人刀牌手,依次是十六人的长枪手,其余皆是弓弩手和作为后卫的选锋兵。

这些百人队,层层叠叠,相互依托,组成了宋军的主力机构。

骑兵统一部署,不会如西彝一样作为先锋在对战时引阵,只等宋军的箭雨战术未能奏效,或者是战局胶着时,作为后手奇兵!

具体战斗开始的时刻也不甚清楚,也许是某阵北风的穿掇,亦或是天空中某只枭雕的嘶鸣……

就在这懵懵懂懂的某一刻,视界里的如蝗西彝骑兵中某只马儿的奔突向前,如一星火霎时点燃了火情!

只见,西彝人马皆披重甲的铁鹞子,层层叠叠,马儿彼此间串掇着铁链,以排山倒海的架势向宋军汹涌而来!

皇家近卫骑兵紧随其后,也是人马精良!

不可胜数的轻骑兵和步兵,如现代的步坦结合战术,以相当熟练的战术动作,精准的节奏,齐齐朝着宋军方阵奔袭!

霎时间,黄沙漫天,大地颤抖,在如灭世龙卷风来临,令人胆寒心慌的恐怖里。

随着宋军旗语的指令:

即将首当其冲的刀牌手齐齐将宽大结实的盾牌落地,组成了一道绵延的铁幕!

削铁如泥的夏国剑、坚滑光萤“瘊子甲”在烈阳下的强烈反光

——

如一道道闪电在晃耀!

西军暗黑如夜的厚重盾牌驻地沉闷声响在回荡!

这是矛与盾的博弈!

也是天与地的对决!

一边是重骑兵冲锋!

一面是盾甲兵蓄势待发!

……

似乎意识到已在骑兵弓弩射程范围。

高速行进的夏军骑兵,纷纷将手中的箭矢射向前方高空。

在旗令兵手中小旗的挥舞下。

只见,宋军的弓弩、床子弩、石炮、火箭、震天雷也纷纷击出!

霎时间,地上骑兵如鲫!天空中箭矢、石炮、火球如蝗!

嗖嗖嗖!

呼呼呼!

随着各种远程武器的着地,不幸中弹的兵士发出各式惨叫!

惨烈!

惨烈!

还是惨烈!

画面中,不计其数的箭矢猛插入兵士的肢体,伴随着汩汩热血的猩红、悲鸣;

火球和巨大石头,将本来整齐冲锋的战阵捣鼓的支离破碎,被击中的倒霉蛋瞬间化成了肉饼或者是烤肉;

在这惨烈境遇下幸存的人马,继续忘乎所以的冲锋!那些已经不幸罹难的同伴的惨叫,似某种不可思议的兴奋剂,令其愈发的亢奋!嗜血!

本来“矢一发,敌皆败走”的战场默契被此次宋夏大决战所打破。

夏国人没有丝毫后退的意思。

武装到牙齿的夏国铁鹞子倾巢出动,似乎早已决定了此战的不同凡响。

作为战场开路先锋的铁马钢刀,他们已近在咫尺!

在这矛与盾交锋的片刻瞬间,惊天的碰撞迸发出摄人心魄的声响!

尖锐和沉闷的声响组成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