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安薏常用的工作邮箱,她是特别申请了用来和家人们联系的,但是随着父母的去世,姐妹兄弟之间的联系日渐淡漠,她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打开了,尽管当时她曾经在注册博客的时候用到过,但那是她觉得博客上的互动粉丝是根本不会给她发什么邮件而已。而且她当时也是为了避免用工作邮箱登记的话,那可能遇到不少熟人,这绝非她所愿。和很多乐于告知熟人博客而希望得到更多粉丝的人不同,安薏更愿意把博客当成一个陌生人聚集的图文广场,她在戴着网络的面纱在此露面,不想让任何熟识自己的人看穿自己,这样的话她才可以在这个广场为所欲为写所欲写.....
侄女很久没有和她联系了,这次联系也是问了一点她曾经从事的那个行业的一些事情,因为侄女刚刚跳槽的单位和她曾经的那个行业有那么一些联系。安薏还没有心思去想该如何回复她,以及给她整理一下哪些资料,她心里记挂着收件箱另外的13封未读邮件。没错,就是13,这个西方人认为很不吉利的数字。她甚至还记得在天涯论坛上还有网友特别发帖总结过西方历史上发生过的和13有关的一些惨烈事件和悲惨人物。她惊异于自己可以一边强烈地好奇着那些邮件到底是些什么,一边可以由13而想到了那么多。
现在,她还发现了这13封邮件居然是同一个人发来的。
仍然是那个夙之缘网站上的会员。她这才想起自己当时登录这个网站的时候曾经也使用过邮箱登录方式,那么系统就自动记录了她的这一联系方式,在她的个人资料里面就赫然有了这个邮箱!难怪有人说,只要你上了网,就会有很多的蛛丝马迹让人们逐步窥见你的全貌。如果不是此刻看到这些邮件,看到这个人开篇的自我介绍,安薏几乎忘记了这一点!
很让她惊奇的一点是,在这一个多月没有回音的日子里,他仍然坚持写了这么多的邮件。尽管每一封都很简短,但是安薏读完一遍之后,心里还是有了点小感动。离婚的日子里见过的男人不少,如此有耐心的人不多。大多数的男人需要的都是快餐似的交往,他们具备了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质——急功近利,包括任何方面都是如此。
他说他来自湖南。比她大十岁。丧偶五年多。妻子是在一场车祸中丧生的。有个儿子,一直在老家跟着爷爷生活,现在已经读高中了。
最后的三封他还发了他的几张照片。
那是一个非常瘦弱的男人,皮肤黝黑,头发稀少,因为发际线过于往后而显得额头很宽很长,这就衬托他的脸部五官分布得有些散漫,下巴略往前凹起,这样就让人觉得无论怎样他都好像是刻意在昂着头。其中的一张是他站在自家老宅前的,照片中的他露出很灿烂的笑容,这让她看到了他那一口焦黄的而稀疏的牙齿。安薏一直觉得自己看男人并不是属于外貌协会的那一款,她更看重男人的学识文化,或者说是非能和她有精神上的共鸣,但是看到这么几张照片,她一瞬间还是有了些心冷的感觉。
她说不出来这个男人有哪一点让她不舒服,仅仅是个子矮小吗?还是头发稀少?或者是他那样不紧凑的五官?是,又似乎都不是。她总觉得还有藏在外貌背后的一些东西,可她在心底又怎么都描述不出来。此刻,那前几分钟产生的小感动也已经溜得无影无踪了。
实际上,她从来没有在心里具体设想过自己要找的伴会是个什么样子,需要有怎样的身高,单位或经历。但是似乎从第一眼,她就有种和他不是同路人的感觉。
仔细整理了一些资料,她很严谨地回复了侄女的邮件,对于和工作相关的事情她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她不允许自己随意散漫,哪怕这个邮件是给侄女做个参考而已。然后,她就开始站在阳台上愣神。
冬天已经在她宅居的日子里来临了。
南方的冬季虽然不会像北方那样的明显,也没有太多萧瑟凋零的氛围,此时她还是能感受到空气中的寒意,那是一种带着湿润的冷无孔不入地进入没一分寸的空间。马路旁的木棉树仅存的叶子不多,也显出了一抹颓然,绿色还在,去不油润,是一种黯然萎缩的形容。远处似乎有几株紫荆,树干上居然还有寥落的花朵,是紫色的,间或也有白色的。她觉得自己也仿佛那些将落未落的花,或者强撑还不曾落下的叶,在人生的四季里她也快要进入寒冬了吧?
她知道自己早就有了白发,尽管总是很小心地拔去,但仍有不断长出来的,而且是越来越多。她的眼角有了两三条细纹,尽管要细细审视才能看到,可是每次照镜子,她还是能第一眼就注意到那个地方。。。还有自己的心,仿佛比这些改变的更多,更老。。。。
女人的花期总是很短暂。而她的花期似乎在和严伟曦那些或甜蜜或苦涩的日子就已经差不多耗尽。将来自己会老成什么样子?还是会继续一个人,白发苍苍地在寒风中瑟缩独行吗?
她有些不寒而栗。
就是这个冷颤,让她打定了给那个男人回信的主意。嗯,那个男人,他说他叫于建敏。
怪不得有位女作家说,女人在没有爱,没有男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