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君主(1 / 2)

中州武帝 长安侯 2267 字 2023-01-12

早在北宋建立前夕,赵匡胤的大名就威震江南,尤其是江南的南唐帝国。

事情还要从后周世宗皇帝在在位初期说起。

柴荣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因此登基不久,先是挫败北汉和契丹的入侵阴谋,紧接着,又把目光对准了割据江淮的南唐帝国。

此时的南唐皇帝还不是李后主,而是李璟。

李璟和李煜一样,平日里热衷写诗填词,因此对于磨刀霍霍的后周,还没完全认清。

因此,当后周军队大举进攻南唐的时候,后周军队可谓长驱直入,很快攻占南唐大片土地。 南唐皇帝慌了手脚,急忙派遣十余万唐军前去迎敌。

而周军虽然武力强大,但毕竟此时在人家南唐地盘上,南唐军力虽差,但毕竟占地理优势,因此,南唐军队发挥长处,在清流关(今滁州境内)安营扎寨,利用有利地形,抵御周兵。

柴荣听说南唐军队驻扎清流关,也知道清流关一时半会儿难以攻克,因此犹豫了——这战争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下去?

此时,赵匡胤前来请命:表示愿意率领两万军队,攻陷清流关。

虽然赵匡胤主动出头,但柴荣还是犹豫:毕竟清流关地势险要,而且关内指不定有多少南唐精锐…… 倒是赵匡胤有一番分析:南唐方面无非依靠有利地形,倘若关内真有精兵,只怕早就出关迎战了,也不至于这样躲在关内。

柴荣认为赵匡胤分析的有道理,于是命他派人攻打清流关。 赵匡胤领兵出来以后,倒也不急着攻城,而是趁着夜色,偷偷带兵埋伏在清流关附近,等第二天天亮,清流关的唐兵探子出关的这个机会,赵匡胤趁机冲入关内,因周兵进关。

南唐军士对此一切毫无准备,如今闻听周兵入城了,立马军心溃散,可怜十余万唐军,死的死、降的降。

这一战,南唐损失惨重,而赵匡胤也凭此战威震江南。

五代初,后梁太祖朱晃(即朱温)与据有河东的晋王李存勖为扩展各自势力,加紧争夺河北诸镇,矛盾日益加剧。柏乡之战就是河东晋王李存勖援助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在柏乡(今属河北)地区抗击后梁的作战。柏乡之战是梁晋争霸过程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大战,此战败后,梁朝的精锐兵力损失惨重,朱温为之骄傲的“龙骧”“神捷”军全军覆没。河北的形势也发生重大变化,王镕、王处直全面倒向李存勖,梁朝从此一蹶不振。李存勖基本控制了河北地区,后晋的优势越发明显。

朱晃早疑王镕与李存勖相通,深恐其日后势强难以控制,欲尽早除之。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一月,朱晃以讨卢龙节度使刘守光为名,遣杜廷隐率兵3000进驻深州(今深州市),杀王镕所属该城守兵,王镕乃遣使乞援于李存勖。适值义武节度使王处直亦遣使自定州(今定州市)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欲共推李存勖为盟主,合兵攻梁。晋将疑其有诈

十二月初四,朱晃闻晋、赵联兵,命宁国军节度使王景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潞州招讨副使韩勍为副,自河阳(今河南孟县南)率兵4万北上,会魏、洺、邢(今大名东北、永年东南、邢台)等州兵3万,于二十一日进抵柏乡。王镕再次向晋告急。李存勖亲领大军经赞皇(今赞皇县)东进,二十五日,至赵州与周德威会合;王处直亦派兵5000支援。二十七日,晋军进至柏乡北五里之野河北岸待机。

李存勖急于取胜,主张乘后梁军不明晋军虚实,出其不意,速战速决。周德威鉴于彼众己寡,后梁军闭城不出,晋军难以发挥骑兵之长,建议退兵高邑(今高邑县),诱其出城,突袭破之。李存勖纳其策,退兵高邑,并遣游骑袭击出城刈草之后的梁兵,致梁军断马草,坐骑多死。

五年正月初二,晋诸将率精骑迫后梁军垒门诟骂,后梁将王景仁、韩勍被激怒率军出战。晋军且战且退,将后梁军引至高邑南,时晋将李存璋已以步兵阵于野河之上。后梁军横亘数里,争先夺桥,被守桥之赵王军和晋军力战击退。李存勖欲亲自率军反击,周德威以为后梁军士气尚锐,难以力胜,建议待其饥疲而后战,为晋王所纳。两军对峙自午至暮,后梁兵饥渴,士气锐减,王景仁引东阵兵稍退。晋将周德威见势大呼“梁军败逃了!”晋军大喊而冲击,后梁军惊怖溃退。周德威、李嗣源从东西两翼夹击,李存璋亦引步兵奋力追杀,后梁军仓皇败逃,死2万余,精兵损失殆尽,杜廷隐等闻讯,也屠掠深、冀二州而去。周德威等乘势南进,连克数城,于二月退兵。

湖广一带有荆南、楚、武平、南汉和静海。荆南又称南平国,其疆域约为今湖北省西部。建立者高季兴为后梁太祖的将领,907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治所为江陵。荆南地小势弱,因而向四周各国称臣。其君主高季兴贪图各国贡品而拦截抢夺,遭各国发兵威胁才愿归还,被称为“高赖子”。

后梁灭亡后,高季兴改向后唐称臣,在公元924年被后唐唐庄宗封为南平王,正式立国,建都江陵,他即武信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表示愿意协助伐蜀,但并未实际行动,而后又向后唐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