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是由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所建立,907年被后梁封为彭郡王,后又先后封为南平王、南海王。刘隐稳固岭南后重用当地士人,为日后建国打下基础。911年刘隐去世后,由其弟刘龑继位。刘龑再统一岭南后于917年称帝,即南汉高祖。国号大越,都番禺,号兴王府(今广东广州)。隔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高祖与邻国和好,推广科举制度。然而本身残酷奢侈,每视杀人则喜,宠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宁。
942年南汉高祖去世,其子刘玢继位,即南汉殇帝。南汉殇帝贪图享乐,当时有张遇贤叛乱,隔年被其兄刘晟所杀。刘晟自立为帝,即南汉中宗。在位期间,虽然夺取楚国容州(广西北流)、邕州(今广西南宁),但是提倡严刑立威,为人残暴,大肆屠杀皇族和大臣将领,先后有15个兄被他杀害,南汉只剩宦官、宫女执政。
958年去世后,由其子刘鋹继位,即南汉后主。其间静海(今越南北部)开
白藤江之战(越:Tr?n B?ch ??ng)指的是938年中国南汉政权与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军阀吴权之间的战争,因发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930年,南汉君主刘龑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
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
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刘岩自己则屯兵海门(今广西省博白县),为刘弘操的后应。
南汉崇文使萧益认为此节气多雨且又道路难行,劝谏刘龑暂时放慢进兵的速度,多用乡导带路。但刘龑不听,仍命令刘弘操率水军进兵,从海口(下龙湾)进入白藤江。
此时,吴权已经攻破大罗城(C? Loa),杀死矫公羡。在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了这些木桩。吴权当即命令部下率水军向南汉军挑战。南汉水军向前攻击,吴军佯败而退。刘弘操果然命令南汉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
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暴露了出来。许多南汉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继纷纷沉没,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吴权的伏兵四起,趁机驾小船袭击南汉军,与
高平之战,又称巴公原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县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市与泽州县交界处的巴公镇)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
高平之战是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决战。
郭威灭汉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也算是一次政权的更迭。当时说来也是神奇,这后周的开国 皇帝 郭威原本是后汉建立的主要开国功臣之一,因此受到了汉高祖刘知远的极度宠爱,并且受任他崇高的职位。
后来在刘知远病重之际,他就委托郭威成为了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君主。奈何现今的地位已经不能使郭威得到满足,
因此他便发动了政变,最终覆灭了后汉政权,自己登基为帝,建立了后周,这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
公元950年,时任后汉枢密使兼邺都留守、天雄 节度使 的郭威正式带领 军队 起兵攻入了东京,覆灭了他一手辅佐创建的后汉政权,开始了他的统治。
根据历史记载,在汉高祖刘知远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隐帝刘承祐继承了皇位。对于郭威这位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也很是尊重,拜他为枢密副使。在郭威的帮助之下, 他成功的坐稳了皇位,也开始对国家的事物精心处理。
公元948年,河中地区以及陕西地区的割据势力相继带领军队反抗后汉政权的统治,郭威接受任命,前往平定这些混乱。
这郭威本来就颇有军事才华,因此等他到了之后不久便成功地结束了这些叛军首领的性命。在这个过程中,郭威所展露的军事才华以及对士兵们的关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爱戴,这也为他后来覆灭后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乾祐三年,后汉统治者本就年轻,因此对于朝中人的意见来者不拒,尤其喜爱他人的谗言,因此在小人的刻意冤枉之下,竟然不顾忠臣含冤杀害了一批先帝时期的有功之臣,并灭他们九族。甚至在这之后又暗中让军队中的人前去暗杀郭威,以及其他朝廷重臣。
后汉皇帝害怕这件事情泄露之后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便急忙命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