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世彦对于林三枪建造小型城池的想法也没有坚决反对,在石世彦看来,林三枪的这种城池与其说是城池不如说是如同北方边墙的堡垒。
这样的军事堡垒,军事作用大于居住作用,老百姓就算住进城里也不舒服,首先城里水源有限,肯定优先供给官员与军队,老百姓想要吃水还得去城外的河边取水。
因此略加思考后,石世彦便同意了这种石堡的建造,海岛上最不缺的就是岩石,华夏不用石头建造房屋是因为石头的形状不规则,用来建筑费工费时。
趁着第一季的水稻秧苗插下,百姓有了空闲时间,林家军开始大量征调百姓修筑鹿港城。
石世彦的想法是反正移民是以军屯的形式在屯垦,征召的移民青壮管饭就行,林三枪却不这么认为,现在开了免费征用百姓的口子,以后官员就会有各种理由役使百姓。
哪怕现在财政非常困难,也必须要给钱,要特别强调这样的征调是雇佣,而不是徭役。
石世彦不理解林三枪为何会这么坚持,一定要付给移民工钱,按理说,这些移民现在就是林家军在养着,让他们干点儿活也是应该应分。
不过还是拗不过林三枪的坚持,按照每日二十文钱的工钱给移民开工钱,等到开始干活的时候,石世彦才看出了差距。
移民的青壮没有一个偷懒的,生怕干活不积极,被官府给赶回家,趁着农闲挣点钱,也能给家中的妻儿换几尺布,做身衣裳。
就算是没有成亲的青壮也想着赚点儿钱娶个堂客,虽说没办法还可以跟着移民民兵去打生番讨个生番堂客,但是有可能的话,移民还是愿意娶汉家女儿。
移民们干活的积极性吓到了石世彦,他可是见过百姓服徭役时候的状态,那是能偷懒就不干活,能躺着绝对不站着。
可是这些被征召来建城的移民青壮,无论是负责采石的,还是负责筑城的,全部不用监工都主动干活。
原本石世彦计划的工期,按照移民青壮的效率至少能够节省少半时间,这让石世彦大感意外。
他实在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便向林三枪请教:“将军!为何这些青壮只是为了这二十文的工钱就这么拼命?”
林三枪一点儿都不觉得高兴,心里有的只是悲哀,百姓的反应既在他的意料之中,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的是百姓肯定会积极干活,因为这是他们在水稻收获前唯一的收入来源,没有人愿意失去这份挣钱的机会。
意料之外的是没想到这些移民会这么拼命,他们为了区区的二十文钱,竟然付出了比平时更多的汗水,甚至有些人累得当场晕倒。
醒来后还要继续去工地干活,害怕被赶走失去干活的机会。
“子才!从百姓的反应中,你看到了什么?”
石世彦拧着眉头想了半天,还是摇摇头道:“卑职愚笨,想不出为什么,若是说百姓为了利益,完全可以在监工看不到的时候偷一会儿懒,可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林三枪叹了口气说道:“那是因为我们给了他们超出预期的好处,他们害怕失去这次机会,每个人都心怀感恩之心,自然会体现在日常劳作当中。
若是有人偷奸耍滑,身边的乡亲也会瞧不起他们,若是以后再有这样大型的工程,还是同样的待遇,他们绝对不会是这样的态度。”
“将军是说他们的期待更高了吗?”
“没错!若是有官员还想役使他们,他们绝对会起来反抗,这就是咱想要做到的事,百姓若是一味地被官吏欺压,天下不能长久。
权力不受约束,再好的制度都会走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就是官员应付上官的态度。”
“卑职明白了,将军是想用百姓的反抗制衡官员的贪婪。只要官员手里的权力不受约束,他们就能找到各种名目役使百姓。
就像各种苛捐杂税一般,百姓根本无法抗拒。”
“百姓无法拒绝的原因是官员掌握了话语权,百姓不知道这些苛捐杂税哪个是国家收的,哪个是官员在刮地皮。
想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开启民智,让百姓清楚地知道什么是他们该交的税,什么不是他们该交的税。
这需要一个从上到下的宣传,让国家的大政制定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就传到百姓的耳朵里,不给官吏上下其手的机会。”
“想要将大政宣讲到每一个百姓的耳朵里何其难也,首先老百姓要识字,其次老百姓还得有接触邸报、诏书的机会,不然百姓只能任凭官府说什么是什么。”
“子才说的没错,然而历代都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影响,大多采取的是愚民的策略,百姓越是愚昧就越好牧守。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越是愚昧的百姓,越是容易陷入极端,比如他们眼中只有宗族,没有国家。
正因为百姓愚昧,他们的一生都操弄在以族长为代表的大户手里,一些大户不方便出面做的事,便会鼓动百姓群体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