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义务教育学堂(1 / 2)

台上木锤敲响,主持人高声说道,“唐记去污净洗衣粉,省时省力超去污,一罐可用一个月,市场价三十文,本次展销会特惠价十文钱,数量有限,每人限购五罐。”

台下的妇人们大有哄抢之势。

才十文,两个馒头钱而已,更何况皂角粉也要十文呐。

不等台下抢完,主持人又请出第二件展销品:唐记美白润肤霜。

这次请上台的是一名老嬷嬷,她先伸出双手给台下的人看。

这双手经过岁月的洗礼,又干又黑又瘦。

主持人倒了一点润肤霜,在老嬷嬷的左手背上,轻轻按摩直至吸收。

老嬷嬷再次将双手展示给台下看。

用了润肤霜的左手,虽不至于又白又嫩,但和右手比起来,变化还是很明显,有点水润,肤色比另一只手白皙了许多。

“唐记美白润肤霜,有补水保湿美白的功效,女子每日早晚使用两次,可永葆青春,二十五文钱一瓶,每人限购两瓶。”

展销会用这种现场演绎的方式,又分别推出了香皂,洗发水,护手霜,剃须刀,卷纸。

这些都是唐记接下来要重点推出的产品。

刚好在展销会上先亮相。

游客们买回去,既可以自己用,又可以送给亲戚朋友。

等大家用几个月,培养好使用习惯,唐记刚好上市销售。

西山出圈了。

很快,北方所有城市都听说西山有好吃的好玩的。

此生不去西山,妄为西梁人。

旅游产业为西山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每日络绎不绝的游客,带动了西山当地经济。

一些机灵的百姓,时不时的想一些赚钱的点子,制作一些小玩意儿小吃食,作为西山本地特色。

还有脑子灵活的,已经看懂了唐记的意图,脑子里已经有了西山未来的发展版图。

他们在默默跟随唐记脚步,跟着一起种花种果树,学习西山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唐灵官以唐记的名义建了第一所西山学堂。

学堂招收不走仕途的学子,教读书识字算术,还有生存本领。

为了给西山扫盲,学堂规定所有学子不收学费,第一年还可以免费在饭堂吃饭,住的太远的学子,还可以免费住宿舍。

按照唐灵官的规划,西山学堂分为三个体系。

第一个体系,是为期一年的基础班,只需要学会认字写字,还有基础的算术。

第二个体系,四年制,在基础班的内容上更加深入,还要多学一门历史。

第三个体系,两年制,可学习表演,写作,木工,经营,导游,导演等等科目。

西山学堂在建时,唐灵官又联合西山县衙,出行了一条新政。

凡有外来秀才定居西山,可免费分配一所宅院,享有居住权。

在西山待满三年,享有拥有权。

为留住人才,唐灵官又在西山学堂旁边,规划了一座大型图书馆。

馆内藏书万卷,涉猎丰富。

这是全西梁,乃至全天下,唯一一座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大型图书馆。

西山城外的花海早已成形,园艺师傅按照唐灵官的想法,又做了许多好看的造型。

如今来西山的游客,又多了一项游玩项目。

转眼,八月飘香。

距离唐灵官穿越来这里,已经一年了。

今年一年,她基本没在京城长住,每次回去,不过在集团逗留几天,再看望几个老友。

老董大夫说她长高了。

确实,毕竟是奔八的小姑娘了。

不知道京城的百姓听了什么小道消息,今年只要在京城看到她,都是一脸慈祥。

不管她认得还是不认得,人家都一脸关切,说她瘦了,说她高了,说她晒黑了,说她穿少了,问她吃饭了没有,按时喝奶了没有,每日几时睡几时起。

有时候还顺手塞给她几个鸡蛋,两把红枣,几根棒棒糖,一套新衣服。

还有的直接上手,帮她理一理衣襟,顺一顺头发丝儿。

唐灵官从最开始的尴尬,到不适应,再到不好意思,如今已经坦然接受了。

她问过李天顺,李天顺说可能人家不了解她,看她长得漂亮,拿她当小闺女亲近了。

额,好吧。

唐灵官抄录了一些护肤品的配方,工业配料,也陆续找到了可替代的原料。李秀娥带着一些心灵手巧的妇人,已经在集团研制了多日。

唐灵官时不时的回去,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她的想法是,哪怕最终研究不出来,大不了她在生产的最后一步替换掉,用货架上的产品代替,至少研发的过程是有的。

总好过她又凭空变出那么多的日化产品。

唐记越做越大,她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唐记集团从最开始的几百号人,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