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挽救战场的颓势。
史天泽也不负众望,敏锐地发现了对方的一处漏洞,在塔察儿的配合下击溃了阿里不哥的右路军,帮助忽必烈稳住了阵脚。
但即便如此,其余两路的作战也让忽必烈损失惨重,无力扩大战果,两军再次打成平手。
在此战过后,双方暂时达成默契,没有继续开战,反而在原地修筑工事营帐,展开对峙。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厄难专挑苦命人,就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在昔土木脑儿对峙的同时,忽必烈的后院起火了。
1262年春,山东行省李璮叛乱。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人吧。
李璮,父亲李全,本为金国将领,后降蒙古,担任攻宋先锋,1231年正月十五,被宋将赵范、赵葵兄弟二人用计诱杀。
在李全死后,李璮便继承了他的官职和兵马,担任益都行省,一举成为了蒙古帝国中最强大的汉人军阀之一。
此人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为人极其自负,认为天下英雄不过尔尔,自己也有着自立为帝的野心,可他的能力和他的野心却完全不成正比。
1258年,蒙哥征讨南宋,向李璮发出征兵令,李璮以“益都乃南北要冲,兵不可撤”为由,拒不发兵。
次年,李璮又以需要巩固城防为由私自截留了山东的盐课与赋税,并加固益都城防,大批量地储备粮秣,并向南宋发起进攻,夺取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等四城,同时还派出亲信,在辖区之外以高价与政府竞买军马。
忽必烈于开平即位后,对于李璮的野心也有所察觉,不过阿里不哥的威胁更加急迫,他无力兼顾,于是便以高官厚禄对其进行安抚,用来换取后方的暂时稳定。
1260年六月,忽必烈下旨,封李璮为江淮大都督,而后又多次赏赐金银符印,允许他自用益都路盐课,并将他的岳父王文统提拔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希望以此来安抚住他。
除了岳父王文统之外,李璮还娶了塔察儿的妹妹为妻,所以在蒙古帝国内部,他也有着一部分蒙古贵族的支持者。
可即便如此,李璮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造反计划,反而借助着忽必烈无暇顾及自己的这段时间,秘密联络山东、河北境内的汉人世侯军阀,希望与他们结成战略同盟。
除此之外,在郝经所率的使团途径自己的辖区出使南宋之时,李璮拒绝让他们通过,并跟他说提前去南宋通报的两人已被南宋楚州安抚所杀,让他们原路返回,希望能以此来断绝蒙宋和谈,加深忽必烈对于自己的倚重。
但郝经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出使,在无法从李璮的辖区通过后,他便转道宿州,经过了五个月的风餐露宿,终于在当年秋末进入南宋境内,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入宋境,便被南宋丞相贾似道密令淮东制置司,以李璮兴兵犯境为借口,将使团扣押于真州(今江苏仪征)。
贾似道与李璮其实没有直接联系,他们能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是因为贾似道心里有鬼,在得知郝经即将出使南宋的时候,贾似道就生怕对方的到来会让自己在鄂州的‘大捷’原形毕露,于是才匆忙将其扣押。
可郝经没想到的是,这一关,就是整整十六年。
1261年末,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在前线对峙,难以分身他顾之际,李璮决定开始他的造反大计,他先是命人私下联络在朝中担任质子的儿子李彦简逃回了山东,而后将辖区内诸城中的蒙古戍军尽皆杀掉,随即遣使于南宋,献涟、海等三城,请求宋军发兵支援自己;面对着送上门的城池,南宋一方自然十分乐意,于是封他为保信宁武军节度使,督视京东河北等路军马,齐郡王,但也仅限于给了这些空头支票,对于他要求派兵支援的提议完全忽略,只是命边境守军提高警惕,做好与蒙古军交战的准备。
虽然从南宋一方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但李璮本来也没对他们有太多的指望,只希望他们别从背后捅自己刀子就行。
1262年二月三日,李璮正式反叛,自海州乘战船返回益都,驻守在益都的宣抚副使王磐知道情况不妙,急忙逃往济南。
二月初八,李璮进入益都,立即便举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兵发济南,同时传檄于山东、河北,号召诸汉人世侯军阀与他共同举兵,反抗蒙古的统治。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平常那些跟他称兄道弟,好到恨不得穿同一条裤子的汉人军侯们,在接到了他的檄文后,仿佛都成了哑巴与聋子,响应者竟寥寥无几。
李璮还是太嫩了,他天真的认为汉人军侯与他同为汉族,定然对蒙古人这些异族有着天然的阶级仇恨,但他却忽略了,在经历了辽金统治之后,北方汉地已不如南方一般,将宋朝视为唯一的正统,因此恢复宋室这种口号根本没有多少号召力;而且如史天泽、张柔、严忠范这些汉人世侯,投靠蒙古时间已久,早已与蒙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都满足于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下依然能够割据一方的实权和地位,没有绝对的把握怎么可能背叛?
除此之外,忽必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