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投降(2 / 2)

有了景华山心甘情愿的加入,士兵收编变得十分容易,这些人大多只听从军令,不听从皇令,对朝廷上层的博弈并不是很清楚。

他们只知道,在城外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双方和解了,他们不用挨饿,

手中有热乎乎的烤红薯吃,

香香甜甜,咬一口软糯无比。

十万大军的收编,也是花费了一段时间。在将这一切弄好之后,顾淮终于不再安居一隅,选择走出西北。

景华山摸了摸下巴,

“讨伐朝廷,得有一个像样的名头。”

这样的名头最好是属于正义一方的,是为天下百姓都能接受的。

顾淮:“端王世子。”

“我本身就是皇室血脉。”

原先的老皇帝,也就是顾淮的爷爷,若不是突然得病暴毙,也是要把皇位传给端王的,

顾淮打着这个名头出兵,都不算造反,顶多可以说个皇家内部的家务事。

顾淮出发前,命人先将消息散布了出去,很快,端王喜得世子的事情就传遍了天下。

端王一脉不是绝脉,有后啊,只是以前被齐高帝陷害了,流落到了民间。

甚至私下里发话,做出承诺:“若是端王府得大统,以后大齐的官盐将都会是现在这个价格。”

都不用买私盐,也能活的下去了,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朝廷在接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懵圈的,有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怎么就有后了呢?

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几十年前,端王府全家被发配到西北,守着一块贫瘠的土地过活,天气又寒又冷,按理说一辈子就过去了。

怎么就能有力量起兵呢?

这说不通啊,

敢将朝堂的十万兵马完全吞并,这么大的胃口,能有粮养嘛。

朝廷一时间想不通这些事情,可想不通也得面对现实,只能再继续调兵回来平乱。

调兵打仗就需要军响,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早朝的时候,户部尚书无奈将大皇子挪用金子买飞天散的事情上奏了出来,脸上全是痛苦面具。

小皇帝没有办法,沉思了一会儿看向殿上站着的众位大臣,“朕打算办个义捐会,各位都来参与。”

当官这么多年,一个个长的肥头大耳,应该贪了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