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君后说的是哪种欺负?(1 / 1)

话音刚落,谢霁月就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贝一般,凑近秦渊,低语道:“朕怎么欺负你啦,君后说的…是哪种欺负?”

秦渊闻言,顿时更加羞赧,连脖颈都红了。他不敢再与谢霁月对视,只是伸出手,将茶壶从炉上拿了下来,转移话题道:“臣侍给您添些茶吧…”

见状,谢霁月忍俊不禁,从他的手中接过茶壶,放到地上,这才用温热的手掌捧着他的脸轻轻亲了一口他的脸颊,然后还不知足地揉捏了一番,方说道:“朕的阿渊,怎么这么可爱呢。”

“陛下…”秦渊手扯着她的衣袖,抬头看着谢霁月的脸庞,低声唤道。

谢霁月轻笑道:“嗯,怎么?”

秦渊嘴巴蠕动了一番,抿了又抿,最后只说了一句:“陛下…喝茶吧,一会儿凉了…”

最后这茶还是大部分都凉了,谢霁月觉得她不能平白担上一个欺负夫郎的“罪名”,于是干脆真的好好欺负了一番秦渊。

最后秦渊实在是忍受不住了,一个劲儿求饶。

结果谢霁月不依不饶,硬生生的把他折腾的满脸潮红,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这才罢休。

等到二人快睡着之际,谢霁月戳了戳他的脸颊,柔声问道:“还委屈朕如此欺负于你吗?”

秦渊脸颊绯红,不敢直视谢霁月的眼眸,双手搂着她的腰,强撑着一丝力气轻声说道:“不委屈…”

…………………

林霖足足审了杨颐辰近半个月的时间,供词的说法改了又改,最后终于用尽法子,也再也榨不出

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来了。

于是最终版的供词,连带着之前更改过的供词一同呈在了谢霁月的龙椅前。

谢霁月看着眼前的供词,它与杨佩祺审问的最初版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杨颐辰承认,她一开始与盐枭勾结,并不是受到了郑州王的迫害,相反的是她恰恰是主谋。在事情的最初发展阶段,杨颐辰甚至也没有和程梧合作,等到先帝第一次打压盐枭,她一时周旋不开,才在她母亲的帮助下,联系上了程梧,两人达成了协议。她们两个人合作,利益均沾。至于谢芜运的税银,是程梧贪污而来,但苦于上面的官印,一直不得以使用,这才不远万里运到扬州,让杨颐辰一并熔铸了。

不过有一点,杨颐辰确实没有撒谎,她真的是无意间发现程梧企图谋反这件事儿,这才有了京郊的那座宅子被查抄,程梧阴谋败露这件事儿。杨颐辰也没什么“远大”志向,她可不想辅佐哪个王女登基,混个从龙之功;她只想守好扬州这块地儿,借着江南的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山高皇帝远,偷偷摸摸发大财而已。

因此杨颐辰怕被牵连,也受够了程梧对她颐指气使的样子,以及明明没做什么还要分走她大半银两的吃相,干脆恩断义绝,直接送程梧上路算了。

只是她没想到,程梧背后还有郑州王知道她的所作所为。

在程梧身死后,郑州王的使者便赶往扬州,要求杨颐辰继续为她们上供银两。她无奈也只能暂时应下,但却是阳奉阴违,给了第一批银子后,恰巧谢霁月就派了巡察使下江南,杨颐辰就以最近不方便为由,一直拖着郑州王的人。

可是谢芜在京城莫名死亡的消息传到了杨颐辰的耳朵里,她误以为这是郑州王给她的警告,于是只能运了第二批,但她又不甘心于此,中途又让淮安郡守在运河上一把火烧了船只,将银子暗中重新转回扬州。

而此时杨颐辰给郑州王的说辞就成了,皇帝的人已经察觉,运船失火怕是皇帝派的人干的,让谢霁月背了一口黑锅。

最终版供词中,杨颐辰还交代了江南其他参与进来的官员名单,以及她所知道的所有盐枭在江南的藏身之处。

......…………

谢霁月看完杨颐辰的供词之后,脸色铁青,一双凤眸中杀机四溅,她竟没想到这份参与名单竟然包含了大大小小的官员数十人。

她看着这份名单,眉头久久未能舒展,江南裙带关系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要处置这些官员,倒不如直接大刀阔斧,将江南直接来个大换血来得清静,免去很多麻烦。只是如今江南官场的形势,还有诸侯王与世家的势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整顿和调度,才能做到完美的收尾。

这样一想,谢霁月当即招了章棠入宫,让她凭借着这份口供,名正言顺的带兵前往江南,表面上肃清查抄那些盐枭窝点,实则是看好那些官员,让她们不敢有异动,老老实实的在原地等待革职查办。

至于已经伏法自缢的淮安郡守,谢霁月难得的网开一面,说是看在她检举了杨颐辰,也不是主谋,勇于改进的份儿上,免了她全家的牵连之罪。只判了她所有家款归于国库,并家族三代以内不得入朝为官。

谢霁月这么做倒不是真的因为她心软了,而是做给那些扔在江南,带着乌纱帽,惴惴不安,纠结于是束手就擒乖乖认罪,还是负隅顽抗的官员们看的。

这正面例子有了,作为反面例子的杨颐辰的下场,自然就是惨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