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误会(1 / 3)

“小静,你说郭征和我小时候就认识,那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之前有听我说过吗?”闲来无事,易郁在家中和小静闲聊着。

“我记得有段时间,小姐特别着迷于算术,整日在家里看书,嘴里说着一定要比郭征哥哥厉害。”小静回忆了一会儿,只想到这个。

“那他有没有去过易府,有没有见过我爹,我爹对他作何评价。”易郁一连串的追问着,自从那日见过郭征,她就对他充满了好奇,总觉得他身上有种熟悉感。

“小姐,你就别追着问郭公子了,你想想林公子吧。”小静无奈的说。

易郁瞧了一眼小静,她正苦大仇深的看着窗外,易郁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林夫人正在不远处看着她。

这是她搬回林府的第三十天了,事情的起源是林炎推行的政策在中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下面的郡县纷纷上书请求梁帝派林炎到地方指导工作。

本身林炎也觉得农民的政策应该下沉到农村去,在郡县里去实验更能找到受阻的地方,因此也更能得到行之有效的调整策略。

对于他的决定,易郁自然没什么好干涉的,主要是这么做也能避一避孙望,毕竟一棒子把一个人打死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基于此易郁也没有继续呆在官邸的理由了,只能回到林府跟着林夫人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夫人,相当于贵妇培训班一样的课程。

易郁以前在花边新闻看到过这些,自己真正学习的时候倒觉得挺有意思的,古代的一些思想固然是落后了些,但这样更让她感慨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幸福,文化只有在碰撞的时候才会碰出火花。

“小姐,林夫人看着你呢,你专心刺绣吧。”小静看易郁正失神,忍不住推了推她。

“好,我在绣呢,你看!”说完将她手上的布往小静眼前送了送。

“小姐,您慢慢绣,我跟您继续说说以前的事。”从小静这儿易郁了解到郭夫子擅长儒学知识以外还喜欢农学、术数,中年时还与以前的太傅交好过一段时间,后太傅在一场政治斗争中被害了,郭夫子便不再与朝野上的人结交了。

据说那位太傅当年拿出自己三分之一的钱财资助郭夫子出了一本农学杂书,里面记载了农民的智慧,除了耕作的经验以外还包括一些 时间的汇算,总之郭夫子非常感谢他的这位太傅朋友。

“好在他没有沉溺在伤痛中,痛恨政治。”易郁想到郭征替自己解围时同孙望交谈的画面,脱口而出这句话。

“小姐,您说什么?”

“你还记得前些时日思邈公主亲临早市帮助 农民的事情吗,这成功背后除了林炎的沉着还离不开郭公子的计策。”

“郭公子也参与了吗?我怎么没听说。”

易郁听小静疑惑的语气抿抿唇说:“一件事情的成功如果只靠一个人,那那个人 多半会被累死,人们一般会记住那个被赞扬的人,可是他身上一定是 有很多无名的勇者的。”

小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似在体会着这句话。

“比如说做饭,是我在掌勺,大家看到炒菜的人是我,便觉得做饭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但其实你负责了采买、切菜、烧火,可这些你如果不说没人会关注,很多时间是结果论,成功了人们只会看到那个台前的人。”

“那如果失败了呢?”小静懂了一些,提出了新的问题。

“这个问题非常好,失败的话面对指责也是这个人首当其冲,经得起赞美的同时也要无惧诋毁 。”易郁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的说。

“那我宁愿做那个背后的人,起码不会 太危险。”

“是啊,凡事都有两面性,你年纪不大已经比大多数人通透了。”

这个话题结束后易郁和小静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竟没有注意到林夫人已经走到了她身边。

易郁轻笑温顺的喊了一声:娘。

林夫人浅笑走到易郁身旁,指着几个针脚说:“这几处很好。”

“娘果然厉害,我也喜欢这几处。”林夫人对于易郁是发自内心的疼爱,易郁一直都知道,对于林夫人她总会表现地更加真实些。

“老爷收到林炎寄回来的家书,算着日子,快的话他今天就能回来了。”林夫人的语气中带着期待,易郁却觉得有些无措,林炎出门的那日走的匆忙,收拾行李的间隙跟她交代了几句,而后就跟赵从一起匆忙离开了。

这一个月,易郁在林府住着,无事时跟着林夫人学学管理宅院,小静将外面的信息带回来跟她一起闲聊,生活照常,日子简单,心里也没有十分记挂林炎,现下林夫人突然说林炎要回来了,她反倒不适应了。

会不会尴尬,这是易郁脑袋里第一刻反应出来的内容,直到林炎的马车到林府,她的这个顾虑才打消,下人通报时易郁正和林夫人交流着绣工,林夫人开心的拍着易郁的背说:“你和他们一起去门口接林炎,他肯定想看到你。”

易郁被林夫人开玩笑的一句话让易郁的身体僵了一刹那,而后反应过来马上起身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