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战事,但是呢多少是有些无奈。
他对司马懿的信任程度并不高,他是一边用他一边要防范的。所以呢,在任命司马懿为大将军的同时呢,又提拔张和为车骑将军。他想用张和来牵制司马懿。不服自己,又威胁着自己的地位。
就得想办法,除之而后快呀。这便是很多人认为的司马懿向张郃下手的真实原因。
问题来了。司马懿难道就不怕这么做的后果吗?
他就不担心,因为对张郃下手引起曹睿更大的参与,从而对自己产生不利吗?司马懿肯定是考虑过这些的。
他之所以断然向张郃下达追击的命令,那他必然是已经把这些事都想明白。搁在曹魏鼎盛的时候啊,即使司马懿。手中大权在握。那个时候曹魏是名将如云呢。
就是搁在几年前,他都不敢这么干,因为当时呢,还有曹真和曹修这两位重量级的人才。
但是。现在司马懿赶了。
诸夏侯曹就只剩下一位,早就靠边站,一条红了。所谓的五子良将,就只剩下眼前这位张合。草水登基以来。
名将纷纷凋零,这凋谢的速度实在是有些太快。生老病死,表面上看来都是自然的规律,可问题是死了之后没人接班,这就是个问题。说明在接班人培养方面,新生代力量的蓄养方面。
曹伟的步伐有些掉链子了。表面低调迎人。
实际上呢,他无时无刻不再积极的观察着形式,并且刺激而动。一旦有机会。
抓住机会,奋力一击,那才是他的拿手好戏。所以当张郃被迫去追击蜀军的时候,当他在木门道预伏的时候,这就是司马懿苦心等待的最佳机会。而他抓住。
张颌死后的第二年,曹红也死了,朱夏侯、曹五子良将全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司马懿成为曹魏军界当中唯一的耀眼明星。要对付诸葛亮,那离了司马懿,谁来都不成。所以张郃之死。
损失最大的当然是曹睿了。就算他知道里边有文档。没办法去追究。
因为这时候司马懿成为国家的注释了,就像房子的大梁,在你还没有准备好新的替换的房梁之前,你应该是不会动手去更换的。而曹叡尽管觉得这司马懿不可不防,可自己毕竟正值少年,有他,曹睿在就不怕司马懿翻了天。至于后背,新人马可以慢慢物色,慢慢培养啊。
可是谁也没能有后眼呢,就算是曹睿也没料想到自己会死的那么快吧。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说到这里了,在前不得不承认,本章所讲的内容严格来讲都是阴谋论思维的看法。所以仅供各位书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