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收服凌烟阁功臣(1 / 2)

听到杨宴清的话,高士廉连连称是。

长孙无忌不解,问道:“舅父,您是犯了什么罪吗?”

高士廉想了一会,随后叹了口气,还是决定把斛斯政拉拢自己参与杨玄感谋反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他说道:“哎,虽然斛斯政没有直接参与,却也提供了不少财力和精力。我自作聪明,还给他出了主意来着。”

杨宴清说道:“如今大隋国力强盛,民生也算是富庶。杨玄感之所以反,只是他受到我那父皇的猜忌。”

“此人受到一点点的猜忌便仓促起事,因此我早料到不能长久。况且他也只是抓住了运河一事做了些许文章,不足以动摇国本。”

长孙无忌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脸震惊的问道:“殿下,您让陛下下发抚恤金,是否也是为了解决运河这个事情,免遭百姓和后人诟病?”

杨宴清哈哈大笑,拍着手说道:“长孙兄好一颗七窍玲珑心,居然看透了,的确如此。”

长孙无忌连忙摆手,一脸愧疚的说道:“无忌此时才能想到,哪有殿下早就运筹帷幄,布下了泼天大局。”

杨宴清“哦”了一声,似笑非笑的问道:“长孙兄何以说是泼天大局?”

长孙无忌见杨宴清像是在考验他,便整理了一下衣冠,说道:

“从殿下的言语中,无忌大概猜了一下,有错误之处,殿下莫怪。”

杨宴清点了点头,示意他说便是。长孙无忌便说道:

“殿下见到了陛下,想必是以亲情相逼,是想让陛下励精图治,逐渐远离美色,还有宇文家。”

“然后提出科举之事,是想打破世家垄断读书人的世界,让寒门或者是家道中落不依靠世家的读书人有发挥才学的机会。”

“再有就是抚恤因开槽运河而伤亡的民工,一来为了补偿百姓,二来是为了不给世家或者有祸心的人留下把柄和借口。”

“不知无忌说得可对?”

杨宴清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长孙兄从我叙述的三言两语便能大概猜到我的意图,可见才学不凡,那长孙兄猜猜,我后续还有什么计划呢?”

长孙无忌略微思索了片刻,说道:“殿下来高府,想必是想让我舅父帮殿下去对付宇文家,但至于怎么对付,这个在下就不清楚了。”

杨宴清微笑了,他抚掌说道:“真不愧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高公的外甥,果然如人所言生性聪慧。”

“长孙兄说得不错,我正需要高公去牵制宇文化及,但是,仅仅也就是牵制而已。”

“毕竟,宇文家也算得上是权倾朝野,不是一朝一夕可根除得了。至于何时能铲除,恐怕也得等我正式回到大兴的时候了。”

高士廉脸色还是蜡黄,他弱弱的问道:“殿下,是需要老夫做些什么吗?”

杨宴清淡淡的说道:“高公也不必太过忧虑,我不会让高公赔上一切去对付宇文化及的。”

“高公过段时间想必要回大兴述职,只需要联合唐国公李渊,对宇文化及的一些伤害大隋国本的奏章进行正常反对即可。”

“总之就一句话,一切随心。只要高公觉得是对的,那就去做,不用担心得罪宇文化及即可。”

高士廉心想:这种好活怎么会轻易的落在自己身上呢?恐怕这位殿下还有什么考验之类的吧?

他刚想说话,却被杨宴清抢白了:“高公不必多虑,我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要一切为大隋好的事情,我都能接受。”

“宇文家野心不小,自然会有许多的小动作。高公和李公乃是社稷肱骨,许多东西看得自然也比我看得透,只管去做便是。若是有事或者决断不了的,可去大兴城的四海商行求助。”

长孙无忌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舅父,您不必担心,这件事我认为有利无害。况且殿下是陛下的嫡长子,也相认过的,更不必担忧。”

高士廉叹了口气,对着杨宴清行了一礼,说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和高府上下,就寄予殿下了,望殿下日后多多关照。”

高士廉说这话,这是投诚、站队了。

杨宴清自然不会矫揉做作,连忙回礼,说道:“高公放心,四海升平之日,自有高公的一份功劳。”

这也是官场的话,隐隐的意思就是,等我上位了,你高大人是大功臣。

高士廉总算是欢喜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是落了地,连忙吩咐下人摆上宴席。

宴席之上,双方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宴席过后,高士廉在大厅摆上香茶和茶点款待杨宴清,长孙无忌作陪。而长孙无垢饭后则是去了后院休息,毕竟是女孩,此时已是困得不行。

喝过茶,杨宴清问道:“长孙兄现在还是白身,可有想过投身官场,报效国家和百姓呢?”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自然是有的,本想着从举个孝廉开始的。”

杨宴清说道:“长孙兄,恕我直言,此时并非最佳进入官场的时机。”

高士廉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