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红历十一年 狐裘,时运,破圈扬名(6 / 7)

[红楼]官高爵显 般柴 13464 字 12个月前

了大唐,科举立国,不论嫡庶,考场见真章。

庶子只要肯吃苦,舍得往死里卷,考中的概率很高。

一旦他中了皇榜,他就能位列朝堂。

嫡子再怎么自命不凡,考不中也是白丁。

皇帝不care臣子是嫡出还是庶出,只care臣子治国安邦的能力。

嫡子的优势被大幅度削减,明明拿着一手好牌,但游戏的规则忽然变了,好牌成了废牌。

之后宋、元、明、清,科举的地位越来越高,庶子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贾探春的杯具在于,她不但是庶出,还是庶女——

“我但凡是个男人……”

贾三姑娘才旷志高,向往诗和远方,却一辈子只能困在闺阁后宅中苟且蹉跎。

贾寰虽然也生在赵姨娘肚子里,却是个儿子,天然比探春少了个短板,也天然更惹王夫人讨厌。

探春只要一份“嫁妆”就能打发掉。

贾环起步就能分走家产的三分之一,还有可能占了一整个荣国府,年纪又跟贾宝玉大差不差,威胁性太大。

越是“上进”的庶子,越是“神童”庶子,嫡母越容不下。

但对父系宗族来说,这样的“孽庶”越多越好。

贵族夫妻之间的利益,因为“嫡庶之争”陷入死局,必须“嫡庶平等”才能最大程度确保丈夫的利益。

至于“嫡妻”的利益——

“三从四德”背熟了木有?

“休书”的七大要素掌握了木有?

王夫人再尊贵,“贵”不过贾政,贾政的利益才是最高利益。

王夫人空虚寂寞冷也好,愤懑暴躁也好,都得忍着。

无论她心里怎么凶恶,脸上和行动上不能让别人挑出半点纰漏。

一旦被抓住致命错处,就会拿到一张休书文凭从荣国府后宅肄业。

凤姐嫁到贾家,自以为才华碾压一众妯娌,是后宅的“学霸”,事实证明她就是个“学渣”。

肄业休书糊到脸上了,她才知道哭。

……

“人”的天性就是自私,就是会偏疼自己亲生的孩子。

“人”的天性又不患寡而患不均,被区别对待的孽庶,跟嫡出的兄弟天然不和,各种嫌隙,明争暗斗。

“家和万事兴”是左拥右抱老男人的梦呓,不是人间真实。

贾政这样的人,注定无法共情王夫人的感受,反过来还要王夫人无条件“共情”他,爱他之所爱,对他和宠妾生的儿女“爱如己出”。

王夫人没有说“臣妾办不到”的胆量,全靠演戏维持人设。

违背天性和本心的“人设”,分分钟会崩。

随着贾寰的不断崛起,王夫人的“佛经”越来越难念,“佛堂”坍塌是早晚的事。

贾政只是要替“庶子”、“美妾”装修个房子而已,她就绷不住了。

王夫人可以拿她的私房钱贴补贾宝玉,让这个嫡出的亲生儿子在吃喝穿戴、生活水准上,都远远超出庶子一大截。

无人较真的时候就罢了,一旦被人点破,闹到了明面上,就只有两个思路解决问题——

要么让嫡子(宝玉)消费降级。

要么让庶子(贾环)消费升级。

贾政选择了后者。

王夫人气得一整天都闷在佛堂里。

赵姨娘就春风得意了。

连日里拉着奶娘钱嬷嬷,一起商议怎么布置她和儿子的屋子。

言语之间,还吐槽周姨娘“命好”,不声不吭就躺赢了,清冷得像尼姑庵一样的“菁院”也能跟着沾光一起装修了。

贾寰劝她嘴上积德——

“好好的又攀扯苦瓠子作甚么?修庭院用的是公中银钱,又不是用姨娘你的月钱,何必说风凉话?”

“胳膊肘往外拐地小孽障!老娘就痛快痛快嘴,用得着你假道义?轮到你给老娘立规矩?”

“我哪敢给姨娘立规矩,我自己的‘规矩’还守不完呢,劝姨娘且收着些吧,别兴头的忒过了,祸兮福兮,老爷替咱们收拾屋子是好事,也戳了太太、老太太的肺管子,往后不定怎么刁难咱们。”

赵姨娘扁扁嘴不吭声了。

贾宝玉绛云轩里的华丽陈设,一小部分是王夫人赏他的,其它都是贾母赏他的。

这般行为,按说也可以用“一两大丫鬟”的办法捂嘴——

是长辈老人家偏爱,非要赏赐给“嫡孙”的嘛。

荣国府上下人等,包括隔壁的宁国府,谁肯冒着得罪贾母的风险为“小冻猫子”出头?

“小冻猫子”自己都不敢!

所谓的“捂嘴”,纯纯就是捂住赵姨娘一个人的嘴罢了。

“贾母赏赐”是宝玉超规格待遇的遮羞布,但这块“布”仅限于在贾家有效,出了府门,就是另一套衡量标准——

“好个偏心眼子的糊涂老太太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