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我当然要当老大 万字更(1 / 7)

屋子外头传来一声喊, 向堂哥又咚咚咚跑进门,急吼吼道:“搞什么超市啊?人家人民商场好大的地方,都把超市搞起来了, 哪有我们搞超市的份?”

向东真叫这位大哥搞得头都大三圈:“哥哥,你不是坐车去了吗?你怎么又回来了?”

堂哥没好气地抓起他丢在桌子上的BB机:“我拿这个。”然后又警告,“人民商场是多大的单位, 人家都已经搞了。你们上哪边搞去?这次罚了5万块你不当回事。下回抓你去蹲5年大牢,看你怎么办!”

唐一成比他更没好气。

难怪人家讲个体户没素质。他以前跟向东打交道多, 还没感觉。现在他真烦死了这个向堂哥。

自选超市挣大钱的时候他就叽叽歪歪, 现在又没完没了。

所以这回他甚至没等王潇发话, 先开口怼人:“搞不搞得起来, 又不要你搞,你操哪门子闲心啊?”

向堂哥素来拿他当王潇的跟班看的, 难听点讲就是当他不存在。现在冷不丁被他怼了, 顿时恼羞成怒:“搞那个啊?你还想跟人民商场对着干?”

向东已经想找毛巾塞住他堂哥的嘴巴了,气急败坏地喊:“对着干又怎么了?大家一样在商场里做柜台,他们哪个衣服卖的过我了?打不过下黑手,不要脸!”

对, 搞柜台他们不行。搞服装自选超市他们就能耐了?呵,手下败将, 他怕他们才怪!

他立刻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王潇:“王工, 你讲怎么搞就怎么搞。”

向堂哥还想再发言,被他强行再度送出门:“行啦, 我又不是三岁小孩,你管你的事情去。”

气得他堂哥撂狠话,他蹲牢监的时候别找家里人。

王潇等闹腾结束才开口:“要我讲, 当然是好好搞,搞一个服装城,比人民商场更大的服装城!”

向东和唐一成都惊呆了。

妈呀,人民商场有五层楼高,上万平方米,已经是省城最大的商场了。里面产品包罗万象,老百姓都说除了飞机大炮,什么都能在人民商场买到。

这样的规模,她竟然还想搞出更大的规模?

王潇奇怪:“单省城就有百万人口,一万平方米卖衣服怎么可能够?我还觉得规模太小了点你。”

她安慰两位男同志,“放心,人民商场的那个超市根本不可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她为何如此斩钉截铁?因为她太了解他们的尿性了。

国营商店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经营思维僵化,秉着少做少错的原则,他们主动出击寻找俏货的能动性太弱。

另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服务态度问题。

端着铁饭碗的售货员们也许是没意识到也许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哪怕改革开放都走过来12个生肖,他们依然不愿意正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曾经的超然的社会地位是由物资供应紧张的客观现实铸就的,并非他们拥有什么强悍到无法被取代的能力。

而这种超然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物资供应充足到产能过剩的现实消失了。

抱着老黄历,自认为是顾客求着他们,还怎么可能搞好销售工作?

可哪怕他们认识到这一点了,只要铁饭碗不破,大锅饭依旧,他们仍然不会从根本上做出改变。

毕竟再差,他们的生活总比那些只能打零工做梦都想端个铁饭碗的人强吧。

“而且——”王潇笑得意味深长,“你们且等着吧,人民商场的超市搞不长。”

向东和唐一成对视一眼,不约而同:“为什么?”

哪怕售货员的态度改不了,那应该对超市的生意影响不大啊。

相反的,自选超市这种经营模式最适合眼下的商场。顾客除了结账的时候和收银员打交道外,其余整个过程里完全自助,压根不需要看售货员的冷脸,也不会影响购物心情,应该很容易达成交易才对。

王潇笑了:“你们忘了吗,我们搞服装自选超市最怕什么?”

“有人偷衣服。”这点唐一成印象最深刻。

他们卖西装的时候,已经那么多人盯着了,依然叫人在眼皮底下偷了三百多件衣服走。

“对啊。”王潇点头,“这属于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耗。可是,只要有这个口子在,损耗很快就会不正常。”

不是她戴有色眼镜看公家售货员,而是人类劣根性如此,集体犯罪谁都不觉得自己是罪犯。占公家便宜,那更理所当然。

厂里残次品可以由内部职工低价拿走卖钱的时候,产品的残次率就会特别高。

超市生鲜烘焙到时间就让员工低价甚至免费带走时,那真正的顾客想买都买不到东西。

放在服装自选超市,既然都知道会有人偷衣服,商场也不晓得该找谁负责任;那么等着吧,距离卖的还比不上偷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两位男同志集体陷入沉默。

还真是。

唐一成不说了,他本来就在肥皂厂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