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我当然要当老大 万字更(2 / 7)

,当然见识过。

至于向东,他们村里有个小食品厂,办了没两年就倒闭了。

因为所有工人都会一边干活一边偷吃不说,那些做糕饼的面粉、油还有豆沙馅之类,大家都会往家里拿。

嗯,他当时也没少吃他妈拿回家的。

王潇信心十足:“所以,我们要搞大的。人民商场弄服装自选超市是好事啊,它名气大,客流多,摆出招牌就是在免费给我们打广告。到时候大家都接受了服装自选的概念,而人民商场又搞不下去,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时,我们的服装城虚席以待,正好继承这泼天的富贵。”

两位男同志都乐了,王工动不动把泼天的富贵挂在嘴边,还挺形象的啊。

就是,人民商场不做人,活该让它给他们打白工。

不过口号喊得震天响没用,关键是得变成事实。

想实现他们的目标,第一步必须要找好合适的经营场所。

“当初我想的是既然商场愿意搞自选超市,但售货员不乐意;那我们就踢开售货员,单独跟商场签一份合同,由商场出面租下场地然后再转租给你做超市。”

王潇拍拍手,“但既然他们觉得自己能耐,那我们也没必要带人民商场玩,我们自己搞。”

人民商场不行,其他商场也不行。

一来它们规模比不上人民商场,二来人民商场都不敢让私人承包柜台了,其他商场哪儿来的胆?

王潇相中的是钢铁厂附属的制氧厂。

别问为啥钢铁厂要有个附属的制氧厂,问就是这时代国营大厂基本都有一堆附属小工厂,依靠大厂手指缝里漏出来的业务生存,主要任务是安置大厂子弟。

毕竟虽然现在流行接班,但这时代父母辈普遍婚育早,儿女长成时,父母还是当打之年;况且家家户户孩子都不少,爹妈的工作不够分。

王潇能打制氧厂的主意是因为它倒闭了。

去年一位青工操作不当,氧压机燃爆,直接烧毁了工厂。

刚好赶上那会儿钢铁厂已经陷入三角债危机,自己都焦头烂额,实在拨不出钱来再购置新设备,再加上这么多年来制氧厂一直亏钱,钢铁厂索性放弃了它,想办法把工人调到其他厂去了,关门拉倒。

王潇想脱离商场本体办自选超市时,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制氧厂。

因为当年火灾过后,钢铁厂并没有第一时间决定放弃而是打算再拯救一下的,所以制氧厂粉刷一新,瞧着特别亮堂。

现在王潇要弄自选超市,只需要重新划分区域,布置电线,划分试衣间即可。甚至连公用厕所,制氧厂都有现成的。

不过——

三人站在制氧厂门口,向东遗憾:“还是小了点。”

整个厂房加在一起都不到人民商场一层楼的面积大。

王潇挺淡定的,伸手指了指隔壁的棕床厂,抬了抬下巴:“那边停产好几个月了,想谈也不是谈不下来。”

唐一成之前虽然经常往钢铁厂跑,但还真没留心到附属厂的事,此时闻言颇为惊讶:“怎么你们厂的厂也扛不住啊?”

从前年年底开始,新县好些工厂或停产或倒闭,他本以为省城情况要好很多呢。

向东摇头:“都一样,外头倒的更多,没倒的发不出工资的也不少。”

他觉得现在挺像电影上放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当然,这种话他可不敢拿出来说。

唐一成叹气:“也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好起来。”

王潇偷偷在心里接了句:等苏联解体呗,各国接收苏联的财产呗。

一鲸落而万物生。

她清清嗓子:“总之,我们先集中精力卖女装,等人气起来,再开了那边卖男装。”

这点向东没意见。

论起买衣服,主力军还是女同志。

只是——

站在生意人的角度,他得实话实说:“位置有点偏啊。”

人民商场在市中心,是省城最热闹繁华的地区,完全不愁客流量。

钢铁厂不行,它跟所有的大厂一样,规模大,占地面积自然也大,所以根本不可能建在市中心,而是处于城郊的工厂区。

对,这里不能说不热闹。毕竟大厂在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城中城,有自成一套的运行体系,学校医院一个都不缺。

但人流量比起市中心,当真差远了。

做生意要是选不准位置,那能要了生意人的老命的。

王潇微笑:“这问题我考虑过,大厂人少,但购买力强啊。”

她选中这个位置,一则它隶属于钢铁厂,他们可以打着帮厂里消化三角债的旗号租下来;二则就是考虑住在大厂的人购买力强了。

人少,没关系,有钱就行。

不然农村人更多,你敢去乡下开服装城吗?人家一年可能都不会买一件新衣服。

以眼下的国民普遍收入来说,他们要卖的衣服、手表和相机等物,起码也算轻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