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046
大
知青们围坐在篝火旁,捧着姜汤喝,军马在边上啃嚼草。“黄主任说大泽一定会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梁倚云面对着大家,背后天地间的分界线正在被浓厚的黑暗擦去最后一抹光明,“我、耿师兄、何师弟,"篝火照亮了她眼中的信念,“还有你们,一定会亲眼见证历史。”水利工程连把他们情感上没有波动,归结于他们完成了任务,立即撤走,对大泽没有归属感。
夜晚,大泽的宁寂让人本能的恐慌,梁倚云一个人制造成千上万个声音,填充着大泽。
对于内心孤独、社交孤独的他们,遗忘了一部分属于人的情感,内心在迫切的渴望回归社会。
梁倚云营造的人声鼎沸,让他们空洞的情感发生了些许变化。被他们热切的目光注视着,梁倚云昂首挺胸,情绪饱满继续她的演讲。溪边的黄述玉回头看梁倚云,困惑她对自己的信任从何而来。“为了确保把土壤里结出来的粮食顺利运出去,秋收前,一定要在“汪洋”上架起一座桥。”
林巍平稳而有劲的声音打断了黄述玉的思绪,她收回视线:“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件事。”
“通讯员小李说你们需要我从中协调,具体协调什么?"水面倒影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黄述玉的面庞。
“建桥材料需要你费心,另外,光靠我们这支连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需要你动员垦荒知青建桥,还需要你跟分场部协调,暂缓垦荒知青日常训练活动。“林巍眼中,没有性别区分。既然黄述玉是营部后勤部主任,连部遇到难处,肯定要找她,给自己解决困难。
桥肯定要建,但春播才是重中之重。黄述玉抬头注视着他,说:“我可以帮你协调,但建桥一定要放在春播之后。”“我们正在梳理河流淤塞。"林巍很明确告诉黄述玉,他们目前也抽不出手建桥。
两人的意见很快达成统一,朝众人走去。
炊事员端上来一盆绿叶野草,婆婆丁、小叶芹、树头芽、曲麻菜、大耳毛、野小蒜,知青的心神就没在梁倚云身上了。随着大酱和窝头被端上来,再也没人听梁倚云的演讲,一门心思埋头干饭。梁倚云不会跟饭过不去,满脸欢喜蹭水利工程连的伙食。何秋实、耿建两人也吃上了饭。
林巍邀请黄述玉留下来吃饭,黄述玉欣然同意。到溪边洗手回来,黄述玉跟八一农大学生坐一起,第一口肯定先吃野菜蘸大酱,满足了味蕾,再拿窝头。
刚刚梁倚云在那里激|情演讲,何秋实和耿建分别找副连长和指导员了解大泽的水域分布情况,且相对集中的水域分布在哪一块,还得到了一张最新绘制的地图。
何秋实把水利工程连绘制的地图拿到黄述玉面前。黄述玉连忙把地图铺在膝上,何秋实画出一个区域:“大泽可能还有一个地方适合种植水稻,就是要修建水库的地方。”“明天我和何师弟前往那里采集数据,梁师妹留在场部采集数据。"耿建说出了他和何秋实商量的结果。
“这里将成为蓄滞洪区,我不建议在这里种植农作物。”声音从他们头顶传来,三人仰头,就看到林巍眉头紧锁盯着地图。“水稻抽穗扬花期对水的需求量最多,水的深度至少要30毫米,我还担心湖泊里的水无法满足水稻的需求,听你这么说,我就不担心了。"耿建有一块试验田,水稻抽穗扬花期,他抽地下水灌溉稻田,地下水温度低,必须先经过晒水,这些水才能流入稻田。
他缺水缺怕了,听到林巍说湖泊附近水多,他激动地手舞足蹈。梁倚云和何秋实对视,都从彼此眼中看到兴奋。自己不仅没打消他们的念头,还让他们更加疯狂!林巍头疼得厉害,对他们说蓄滞洪区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的原因。三人想当然说挖一条沟,把多余的水引到其他地方不就好了。这番言论,把林巍气得够呛。
他仨满脑子全是水,没有办法跟三人沟通,林巍转头十分严肃跟黄述玉说在蓄滞洪区种植水稻的危害。
演戏小能手小黄同志一脸严肃听林巍讲危害,还能抓住时机附和林巍,没有人想到她其实在跟弹幕沟通。
黄述玉好好跟弹幕讲话,呼唤不出来,她在脑海里张牙舞爪发疯。弹幕急急巴巴收集百年来世界各地治理洪水的资料,一股脑甩给稳定发疯的黄述玉。
上面有黄述玉熟知的葛洲坝,还有一个黄述玉从未听闻的三峡大坝。这是一座用了2689万吨混泥土,30万吨钢筋,25.5万吨钢材修建的大坝,300万吨级的炮(弓单)只能对它造成一个小小的缺口。①黄述玉呼吸急促,身体颤簌。
这是震撼的,兴奋的。
难以言说的喜悦从黄述玉眼中喷发而出,被这双眼睛盯着,林巍一时间忘了说话。
“你说得对,在蓄滞洪区种植耐湿性强的树木,柳树和水杉。"黄述玉喊三人快别吃了,跟她一起回营部。②
营部的干部没回来,依旧在各连部蹲点,和连部知青同吃同住。依旧只有小李一个人在营部。
正在缝补衣服的小李听到马蹄声,把衣服放进针线管里,提着马灯跑出去。“小李,有人回来吗?"黄述玉喊。
“没有。"小李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