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六十二章
七月末,圆娘和宛娘在庭院里挑选笔直的石榴木,宛娘负责用小锯锯断,圆娘用惊雪将其慢慢削掉树皮,削成锤状。半响后,圆娘仔细端详一番说道:“鲜石榴木真的可以吗?不会增添擂茶的涩味吗?”
宛娘回道:“只能如此了,听说石榴木质硬,可以将茶叶捣得很细,这样擂出的茶可以冲泡的均匀些,不会沉底。况且现在已经出梅,这小锤子顶多曝晒几日便可使用了。”
圆娘闻言颔首,又继续低下头削石榴木锤。翠缕和知雪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宛娘见状问道“可寻到二哥了?咱们前日订的茶钵怎么样了,张陶匠可做出来了?”圆娘见翠缕等人面有异色,不禁询问道:“你们两个怎生这样慌乱?”翠缕支支吾吾的说道“家里来人了,骑快马直扑公堂而去,是不是要知告家主一声,直接捉了咱们回南都?”
宛娘闻言抿了抿唇,手中的活计瞬间干不下去了,面色微微发白,呆立在原处动弹不得,她扭泥半响说道“我不回南都去,我就想不通了,爹爹天天公务还不够忙的?怎生还有闲心乱点鸳鸯谱?我都没见过那周家三郎,连人是圆是扁者都不知,为何要与他定亲?我不愿意!”
圆娘心心里咯噔一下,忙问知雪道“叔父的人直接去了湖州公堂?共来了几个人?”
知雪温声道“只一人,还是骑得快马。”
圆娘握着刀柄的手猛然一攥,失声道“糟了!”话音未落,她顾不得多说什么,急急的往门外跑,知雪拎起裙摆跟在她身后道“小娘子您去哪儿啊?等等我!等等我!”圆娘跑的很快,在花园后身正好撞上辰哥儿,辰哥儿捂着被撞的酸疼的鼻子,问道“圆妹?!”
一两句话解释不清,索性圆娘也不解释了,她情急之下抓住辰哥儿的手,边跑边说道“二哥,速速带我去公堂,从后门入。”辰哥儿急忙将手里的茶钵抛给春砚道:“好,我的马正好在门口拴着呢,这就带你去!”
二人同乘一匹骏马,向湖州府衙而去,一路上圆娘心擂如鼓,辰哥儿亦如是。
府衙后门的奴仆都识得辰哥儿与圆娘,倒也没有阻拦,任由他们进去。二人一路直奔苏轼办公的屋舍而去,她们行至转角处,只见屋舍的门窗闭的严严实实,几句交谈声断断续续的传了出来,听不分明。辰哥儿的耳力一向比旁人强些,刚听了几句便大惊失色,他抬步欲朝屋舍而去,被圆娘一把扯住。
圆娘低声劝道:“镇定,等叔父的人跟师父谈完之后再说。”辰哥儿回魂,只是脸色依旧不好看,他极艰难的吐出几个字:“王驸马遣人通知叔父,说朝中有人告发父亲毁讪朝政、讥讽圣上,官家大怒,已经着人来湖州查办此事了。”
圆娘屏息,沉默不语。
还未等苏辙的人出来,砚青从外面急匆匆的赶来回禀道:“启禀使君,官衙外来了三个人,自称承圣命办差,要使君去前厅见面。”苏轼坐立不安,在房中来回走了几步,深吸一口气道“我实在不知自己犯了多大的罪过,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通判祖无颇宽慰道“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苏轼默然不语,半响后开口道“祖通判,湖州的公事便托付给你了。”祖无颇拱了拱手道“义不容辞。”
苏轼打量着自己这身官袍,长叹了一口气,伸手欲解下。祖无颇忙阻止道“如今情况还不明朗,使君当着官服去见钦差。”苏轼只得作罢,他肃整官服,手持笏板,深吸一口气,命砚秋打开了屋门。圆娘站在墙角,眼里含着两包泪,她见苏轼出门了,低低唤了一声“师父!”
苏轼蓦然回首,疾走几步,在她跟前站定,他伸手颤抖着抹去圆娘脸上的泪,低叹一声,歉然道“好孩子,师父终究让你受苦了。”圆娘摇了摇头道“没有,圆娘一点儿都不苦,这世上没有师父便没有圆娘的立锥之地。”
苏轼闻言心中悲戚,喉间哽的酸痛,喉结上下滑动数番,才沙哑着开口说道“师父可能要对你父亲食言了。”
圆娘狠狠的摇了摇头道“必不至此!”
苏轼勉强笑了笑,拍了拍辰哥儿的肩膀道“辰儿是大孩子了,要帮着你母亲照顾好家里,要像珍惜自己的命一样爱护圆娘。”辰哥儿红着眼眶点头道“我会的!”
只这么一会儿,身后催促苏轼前往正厅的衙役已经来了三拨,苏轼不好多说,只得动身去前厅。
圆娘和辰哥儿跟在湖州官吏身后,亦随同而去,至前厅前,他们止了脚步,寻了个隐秘可容身之处,藏了起来。
厅堂里,一名身穿官袍手执笏板的钦差肃然站在正中央,他身后跟着两名禁军,三人皆面色森然肃穆,令人不敢直视,见苏轼出来后,亦不言语,亦不用茶,亦不出示旨意,只一味的沉默着,厅堂里气氛十分凝重,落针可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要给苏轼下马威了!苏轼向前一步,拱了拱手说道“轼自来激惹朝廷甚多,使官今日前来,必定带了赐死的皇命,轼不敢辞,只求与家人见上一面,交代后事。”使官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不耐烦的说了一句“还不到这种地步。”苏轼及身后的僚属这才松了一口气,祖无颇向前一步道:“请使官出示诏令。”
使官厉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