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道:
“捉公孙度只在旦夕,如若移营,敌军便有了防备。”
“我大军一月努力,尽付东流矣!”
“如有再有言移营者,立斩!”
众人只得喏喏而退。
李翊为防止众人继续抱怨,便亲自将自己的帅帐移到低处。
与将士们同吃同住。
由于地面潮湿,李翊的鞋子里尽是泥水。
众兵士感念李翊之德,遂纷纷不再抱怨。
是日,麋竺运粮船至。
李翊忙问麋竺道:
“向者别驾运粮至辽东属国时,来去两月。”
“今日我大军行至更远处,别驾如何不过一月有余,便将军粮送到?”
麋竺乃解释道:
“只因会逢霖潦,大水平地数尺。”
“我运粮船队无须登陆,直从辽河口入,便能行至襄平城下。”
众人听罢,无不惊叹。
难怪麋竺的船队这次如此之快,原来他们连着陆都不需要了,直接便将船队给驶进内陆了。
这辽东的气候,可真令人感慨。
就连李翊心中也在暗忖,难怪古时东北开发如此之难。
就这鬼天气,有哪个封建统治者愿意在这里折腾呢?
回到温暖的南方不香吗?
北方太冷,冬天的降水都以冰雪状态积存下来。
由于蒸发量少,春天的降雨也跟着少。
只能靠冰雪融化形成凌汛。
而凌汛又都是沿着河水发洪。
导致有河的地方涝死,没河的地方旱死。
这也是刘备十分反对在辽东大举用兵的主要原因。
在刘备看来,即便你收复辽东,把这里的土地给开垦好了。
但依然需要通过海路,才能把这里的物资与兵源给输送出去。
否则即便你田地种的再好,靠着陆路运输,也得走过一个长达四百里的辽西走廊。
莫说刘备,
试想谁愿意如此折腾,越过无人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平辽东呢?
李翊此战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
万一失败,这些年积攒的名望便可能一扫而空。
所以这段时间他的脾气也很不好,经常发怒批评属下。
据下人回忆,他自侍奉李翊以来,未尝见过其情绪如此激烈之状。
好在提前得到了麋竺运来的最新一批粮草。
这使得李翊有了更加充足的底气,下令继续围城,不许移营。
众人问何不强攻,李翊答:
“襄平者,公孙度竭辽东之资所营,固若金汤”
“其城之险峻,利守不利攻。”
“吾军多骑卒,若强攻坚壁,徒损精锐,非上算也。”
“且若遽攻之,恐城中吏民惧覆巢之祸,必戮力同心拒我。”
“莫若深沟高垒,绝其粮道,待其自溃。”
“如此则襄平可下,辽东可传檄而定矣。”
众人拜服,依照李翊之言,继续围城。
李翊新得粮草,命分赐酒肉于诸军士。
众皆欢腾,士气大振。
城上守军,见城外之兵,杀牛宰羊,饮酒作乐。
无不暗自艳羡。
自襄平被围以后,公孙度便严格下令封锁了仓库。
实行了严格的粮食分配制度。
优先级自然是守城士兵优先,城内百姓居后。
饶是如此,依然有大量士兵每日不得全饱。
有几个胆子大的,便找到城中牧民,让他们献出牛羊,大家一起吃了果腹。
牧民们亦饱受围城之苦,遂纷纷道:
“如果诸位将军肯放我们出城,牧牛放马,樵采柴薪。”
“待牛肥马壮之后,我等一同杀了吃肉。”
襄平士兵说道:
“如今城外,到处都是李翊的士兵。”
“你们若是敢出城,必被其所擒。”
牧民们纷纷道:
“不出城是死,出城也是死。”
“等死,不若放手一搏,也好让牛马饱食一顿。”
对牧民们来说,牲畜就是他们的命脉。
由于封锁城池,牛马得不到放养,吃不到外面鲜嫩多汁的牧草。
牧民们看着牛、马每日减膘,心都在滴血。
何况城内薪柴日少,民众们连生火煮饭的柴火都不够用了。
所以情愿赌一把,出城碰碰运气。
众士兵感念诸民的诚心,遂悄悄放了一些牧民出城樵采柴薪,牧放牛马。
哨兵见野外出些了大量牛羊牲畜,大喜过望,又不敢擅自劫取。
遂将之报给吕布,吕布闻之,即率麾下狼骑准备抢夺。
众骑士甫一靠近,忽闻得身后马蹄声响。
一将持令牌而来,乃关羽之子关平也。
“温侯慢行!”
吕布乃勒马悬戟,问道:
“关家小子,有何见教?”
关平将令牌取出,谓吕布道:
“吾奉郯侯之命,请温侯回去。”
回去?
吕布一愣,只道是李翊有要事相商,所以召他回去。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