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知道他要劫掠这些牛羊,而让他回去的。
吕布这样想。
毕竟打仗抢夺对方财物这种事,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有人不让你抢,那他不是仁德,而是单纯脑子有泡。
吕布回头望一眼旷野上的牛羊,叹了口气,只道一声可惜,便欲勒兵回营。
忽闻得身后马蹄声大作,又一队骑兵至。
乃马超也。
吕布便问:“马将军来此何为?”
马超解释道:
“吾麾下哨骑报我说,山上出现大量牛羊。”
“特率兵前来抢夺,以飨军士。”
吕布忙道:“吾亦欲为此事也!”
两人想到一处去了。
他们这种边地出身的武将,对于抢游牧牛羊这种事,可谓相当敏锐。
所以最先发现并做出反应的人,便是这二人。
关平见此,乃谓二人道:
“两位将军不必争执,是郯侯有令。”
“不许你们擅自抢夺城中牧民牛羊,任其自去。”
马超、吕布闻言,无不疑惑。
这打仗哪有不抢敌人的?
你不能真因为人家是平民就不抢吧?
要知道,这些平民的牛羊牲畜,最后回到城中还是要被充军用的。
现在放过他们,就等于是在资敌!
吕布、马超俱是不解李翊这是什么操作。
遂纷纷回到大营,找到李翊问其缘故。
“吾等见山上遍地牛羊,正欲抢夺。”
“郯侯奈何不许吾等进兵?”
吕布一进帐,便出声质问李翊。
马超由于李翊态度改观,不敢大声说话,反到站在李翊视角言道:
“莫非郯侯是担心有失辽东民心?”
此言一出,吕布立马出声反驳:
“今三军荣辱生死,悉悬于郯侯一身。”
“岂可以妇人之仁,纵襄平之民而不制?”
“夫围城之道,本在绝其粮秣。”
“纵民樵采牧放,是自毁长策也!”
“……郯侯此举,布实不能解!”
吕布满是怨恨,抄掠民众本就是他平生的一大爱好。
之前有李翊拦着,他不好劫掠百姓。
如今对面的百姓是在替敌人放牧,你居然还拦着。
这当然令吕布感到不爽了。
李翊有条不紊,澹澹地为二人解释道:
“公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也。”
“此前征辽东属国时,我们粮少兵多,所以利在速战。”
“如今是辽兵多,我兵少,而我粮多,贼粮少。”
“贼饥我饱,何必力攻?”
李翊耐着性子,为吕布、马超二人解释。
“昔破乌桓,虽损卒过半,吾不为之悔。”
“盖争粮道之要,在所必行耳。”
“今度众倍我,据险而守,未易猝拔。”
“然其仓廪之积,实逊我军。”
“彼坐困危城,粟尽可待。”
“适值霖雨,我围未合。”
“若遽戮樵牧,掠其畜产。”
“是驱度出走也。”
“度若去,则空得襄平何益?”
“此所谓‘争一兔首,失其肩背’者也!”
李翊解释了,你们现在把人家的牛马抢走了。
公孙度没了粮草,肯定会弃城而走。
而李翊赶上大雨,还没能完全围死公孙度。
所以不抢他们的牛马,是为了给公孙度希望,让他继续坚守孤城罢了。
众人听罢,无不叹服。
李翊料算人心之术,已至炉火纯青矣。
微微一顿,李翊又望了眼身旁的关平。
由于关羽将此子托付给了自己,李翊便忍不住多说了两句,当是教导他了。
“夫兵者,诡道也。”
“当因机而变,岂可徇小利而隳大谋?”
“汝父以尔托吾,尔当谨记。”
“凡战阵之事、立身之道,务须目营四海,岂效辕下驹哉!”
关平认认真真听着,感激地向李翊拜道:
“叔父金石之言,平终身不忘!”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