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子龙斩将建首功,兴霸百骑劫魏营(2 / 5)

东。

两军对垒,旌旗蔽空。

蔡阳素骁勇,自仗武力,又急于在曹仁面前表现。

乃策马出阵,举刀厉声喝道:

“吾乃魏公麾下大将蔡阳也!”

“汝等鼠辈,何敢挡吾天兵?”

“可速速纳降,免遭一死。”

赵云横枪立马,朗声应道:

“吾乃常山赵子龙,齐国上将。”

“尔等无端犯我齐境,今日当教汝知我枪利!”

蔡阳大怒,挥刀直取赵云。

两骑交锋,刀枪并举。

战约十合,未分高下。

蔡阳军鼓角齐鸣,步骑并进。

赵云领弓弩手射住阵脚,自引三百白马义从,突入敌阵。

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战至兴处,又拔剑乱砍。

衣甲平过,血如泉涌。

一连斩杀十余名裨将。

蔡阳见势急,亲率亲兵围堵。

两军混战,自辰时杀至未时。

于是各自收兵少歇。

蔡阳回到大营,卸下盔甲,有些疲惫地叹道:

“……人言拳怕少壮,这赵子龙确实有些气力。”

今日交战,虽勉强战了个平。

但蔡阳能明显感受到自己有些力有不逮,身子骨已经适应不了高强度作战了。

副将在一旁提醒道:

“赵云白日厮杀一战,恐晚上还要来。”

蔡阳一惊,被副将这么一提醒,才发觉好像赵云真有可能要夜袭。

今日厮杀一天,他已疲惫不堪。

若赵云晚上好来,那他这把老骨头可有得受了。

正说时,小卒来报,齐军趁夜前来劫营。

蔡阳闻之,无奈只得披甲上阵,率军迎战。

双方点起火把,挑灯夜战。

从傍晚杀至天明。

直杀得尸骸枕藉,血流漂杵。

赵云见日晨兵疲,乃喝令军士结阵,缓缓而退。

蔡阳因伤亡过重,自己也身披刀枪十数处,不敢轻进。

也下令勒兵回营。

是役也,蔡阳军折损士卒三千余,失辎重车仗数十。

赵云虽小胜了一场,然军中亦有损伤。

两军乃各守大营,暂罢兵戈。

是夜,赵云又与公孙续商议:

“蔡阳确实颇有勇力,麾下部众,亦为曹军精锐。”

“昨日交战一天,虽胜他一场,然我军亦折裨将六人。”

“长此下去,纵然取胜,部众亦必伤亡过重,不能复战。”

“绍先有何高见,助我破敌?”

公孙续未及回话,人报诸葛军师遣人过来劳军了。

赵云即率众将出迎。

诸葛先生不愧是三国第一奶妈,战端方启。

立马便为前线的赵云军,置备了美酒三千瓮,羊百头,牛五十头。

赵云大喜,连连谢过。

一面使人重赏来使,一面又命人杀牛宰羊,犒赏军士。

使者又单独找到赵云,对他说道:

“在下此来,除奉命劳军之外,另有一新制之器,助将军破敌。”

言讫,领赵云观之。

这新制之器,正是李翊此前托诸葛亮发明的损益连弩。

弩身以坚木为体,机括以精铁为骨。

弦张如满月,矢匣可容十矢。

匣上刻“损益”二字,取《易经》“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之意。

使者耐心为赵云解释道:

“孔明先生奉丞相之命,监制此弩。”

“费时一月,总算制成。”

“此弩,轻捷可负于马,迅疾犹胜弓矢。”

“共计三百副,以助将军破敌。”

虽然生产的不多,但赶上战事爆发,诸葛亮也急着实验。

便迫不及待地命使者给前线的赵云送去,看看它在战场上的威力究竟如何。

赵云乃令部曲试射,一弩十矢俱发。

声如雷霆,矢去似电。

顷刻间靶垛尽穿,射满。

众将士皆惊,呼为:“李相连弩。”

这相当于是古代的霰弹枪了。

一次射十发,完全可以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

于是赵云乃选精锐之士,配了这三百副损益连弩。

公孙续乃言道:

“有此神弩,来日当诈败,以埋伏之计胜敌。”

“待蔡阳入吾彀中,以连弩射之,贼不难破。”

赵云沉吟半晌,道:

“昨日厮杀一日,我军更占上风。”

“来日再战,蔡阳见我兵败,岂不生疑?”

“况其为军中老将,必知兵法。”

“见地势掩映,未必便肯追。”

公孙续乃问:“那子龙有何妙计?”

赵云暗想,他随李翊征战多年,平日李翊对他言传身教。

此时此刻,若换作是李丞相他会怎么做呢?

赵云来回踱步,见着运粮兵,推着李翊所发明的木流流马,立时有了主意。

“吾见魏兵累次断吾粮道,今却用此计诱之,可斩蔡阳矣!”

大军未动粮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