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春光乍泄(3 / 7)

些按图索骥,或者先大胆假设、再更大胆地求证的意思?

你不如直接问刚刚是不是跟女人鬼混了更直接一些。

路老板心里哂笑,这个内心骄傲的小姑娘在生日宴上低了一次头,看来现在就算是把银牙咬碎,都不肯再主动提有些敏感问题了。

青年导演无奈:“男人刮胡子破个口子很正常,少见多怪。”

“哦。”刘伊妃面无表情,显然心情不是太好:“找我什么事?有屁快放!”

“我看到你给我发的邮件了,奈飞和百事达的收购。”

小刘的注意力瞬间被转移,面露欣喜期待之色:“觉得我的想法怎么样?”

路老板看着她方案里各类详尽的数据,甚至有些不属于上市公司披露义务之内的范畴,显然是通过她在那个劳什子商学院的人脉达成的。

“你的观点,百事达是濒死的巨头,奈飞是崛起的新秀,建议入股百事达后,提前布局流媒体业务对抗奈飞是吧?”

刘伊妃认真脸:“对啊!”

“百事达现在的市值不到5亿美元,比2002年的峰值跌了92%还多,负债近9亿美元,预计纯收购成本不会超过20亿美元。”

“而奈飞现在市值14亿多美元,虽然负债极少,但奈飞的哈斯廷斯持有10倍投票权的b类股,你除非完全控股奈飞,否则他会听你一个中国人指手画脚吗?”

百事达和奈飞作为美国前二的dvd租赁巨头,在2006年的竞争态势达到了白热化。

奈飞走的是线上订阅,线下不设门店,9.99美元/月的不限量邮寄,每次1张碟,看完会有邮政人员上门收碟,客户可以继续下单。

哈斯廷斯的这一招直接摧毁了重资产的百事达,后者大多数租赁业务场景还是线下。

但百事达的总裁安条克也给出了凌厉的反击,他推出了total access计划,即用户可以门店归还,再线上配送。

由于百事达在全美有4500家门店,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它们的身影。

这招一出,相对于奈飞的邮寄服务,似乎又多了几分优势。

类似后世的网络购物,百事达我可以下楼就租碟回家观影,但奈飞需要等待邮寄。

但百事达由于重资产运营,它对客户的逾期费用收取较高,达到了每天2美元,而单碟的租赁也不过4美元左右。

这是致命缺陷,却因为数量庞大的门店和运营成本不得不收取。

基于这样的竞争背景,小刘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百事达的安条克已经开始推行这种全方位租赁的模式,我认为百事达的估值会有反弹,现在是你入股的良机。”

“至于入股和控股的方式,以及后续怎么布局你所说的流媒体去对抗奈飞,我脑子里还没有太多的概念,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和案例。”

路老板耐心地听完的她的阐述,基本逻辑是对的。

只不过由于对自己的人脉资源还不够了解,除了25亿的现金外不知道还有哪些武器可用。

“你的基本思路没太大问题,不过思维还是太片面,缺乏对全局的通盘考虑。”

小刘有些不服气:“我同你之间存在信息差,你好多事情都对我遮遮掩掩,叫我怎么通盘考虑?”

“不要找理由,我就问你一个致命问题,如你所说20亿美元不到的资金收购百事达,质押股权或者利用剩下的5亿去维系门店运营和做流媒体的转型。”

“百事达在全美有4500家门店,全球有7500家门店,你凭什么认为联邦的外国投资委员会能开绿灯?”

“推特的问题已经同你讲过了,国家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反渗透是一直存在的,如果你是bush,会这么轻易地放任一个中国人掌握这样敏感的资产?”

“你应该理解,这样数量级的触达全美居住社区的门店,如果真的用来实现某些正智目的,将会多么可怕。”

“再一个,既然决定了以后要往流媒体转型,那你口中百事达数量规模庞大的门店就不再是优势,而是累赘!”

“美国的劳工法条相当严峻,大规模裁员尤其地麻烦,如果按你所述直接开启收购,外国投资委员毫无疑问会给你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能否承诺收购后一定期限内,保持百事达现有员工的岗位数量在一定程度不下滑?你怎么回答?”

刘伊妃皱了皱琼鼻,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承诺不裁员,就要扛着这个累赘负重前行,艰难地和奈飞抢夺未来的流媒体赛道;

不做出承诺,或者承诺后不履行,前者很有可能导致委员会驳回收购申请,后者会直接导致联邦的重罚!

在听证会上的一切承诺都会记录在案,来实现美国梦的投资者们,不可能像某些内地的企业家一样画完大饼就了事,数据都是要在承诺期限里被紧密追踪和评估的。

该怎么办呢?

奈飞的哈斯廷斯是个对野蛮人严防死守的企业家,它在奈飞内部通过设立ab股牢牢掌控着投票权。

先从百事达下手,也是刘伊妃评估各类财务数据后,无奈选择的着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