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她不知道路老板到底有多少底牌。
譬如他能通过哈维做一些阴私之事,或者通过保尔森有了远超25亿美金的收购资金池。
但百事达的问题是摆在面上的,这确实是她的疏忽,考虑问题流于表面。
这主要还是由于她的思维没有重生者的开阔,比如路老板口口声声的流媒体,她怎么能想象得出那般宏大的产业蓝海?
而自己入股的海底捞门店正在扩张,又叫小姑娘对4500家门店的观感更好一些,天然地觉得这是优质资产。
路老板很有耐心地引导她:“现在角逐的三方,问界、百事达和奈飞,我们是挑战者,这两者是打生打死的竞争对手,我们无论从哪一方入手,都会成为另一方的敌对阵营。”
“但我们真正的立场呢?你应该很清楚吧?”
刘伊妃点头:“我们真正的立场是击败、肢解、吞下这两家,做唯一的流媒体公司。”
“那就对了,那我们为什么一上来就要亮明身份、表明立场,加入百事达,拖着沉重的包袱和奈飞打生打死?”
“况且微软现在已经传出过对奈飞的收购意向,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路老板笑道:“外事不决问《屠龙》。”
“你应该看过四渡赤水了吧?老人家利用湘军、滇军、川军之间的矛盾,在贵、云、川三角区四次穿越赤水河,最终跳出包围圈。”
“我们现在的情况略有不同,战略上,问界包围了百事达和奈飞,但战术上,我们是手无寸铁新兵蛋子,挥舞着金钱大棒没有头绪。”
“基于这些判断,你再慎重思考一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有名师指点,小刘又开始从头捋起这场商战的逻辑。
兵者,诡道也。
对于挑战者而言,切入战场最好的方式就是战争迷雾未散之时。
她大大咧咧地直接入股百事达,和奈飞展开正面对抗,无异于自己吹散了作为掩护的战争迷雾,把战略目标彻底暴露在敌人面前。
小姑娘俏脸微红,自己似乎选择了一种最堂堂正正,同时也是最愚蠢的办法。
她不禁想到曾在太郎父子事件中管中窥豹般看到的,他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一种俯瞰和凌驾的视角。
刘伊妃脑海中蓦然出现一方棋盘,在未来流媒体帝国的争夺战前期,问界躲在战争迷雾之后,就像。。。
对啊!
为什么不可以先入股奈飞,帮着奈飞彻底击溃百事达,利用敌军的威势逼着百事达自断一臂,把自己旗下的重资产核心门店关停呢?
在这个过程中,百事达的股价会进一步走低,问界毫无疑问可以暗度陈仓,以更高的性价比收购其资产。
在外人看来百事达珍贵的线下门店,在问界看来可都是要弃之如敝履的累赘啊?
起码在当下的产业发展进程中,不算多么优质的资产。
正如路宽所说,问界在战略上是包围了敌人的。
什么战略?未来的流媒体战略!
这是和当世人之间一个巨大的信息差,目前只有奈飞的哈斯廷斯有些初步的想法,这也是创造战争迷雾的关键!
刘伊妃兴奋地阐述自己的思考,没想到路老板像是又化身电影拍摄中的暴君,很不满地看着她。
“你是驴?抽一鞭子走一步?眼里只看得到百事达吗?就没想过这个过程中怎么给奈飞埋雷?”
“哦!是啊!”
小姑娘兴奋极了,这是一种醍醐灌顶的畅通感:“两家现在打生打死的就是dvd租赁业务,问界入股奈飞以后,要进一步推动它在dvd业务上的深耕,彻底将它带到不归路中去!”
“并且,这可以美其名曰是为了击败百事达,没有人能看清我们的战略意图!”
“百事达自己关停门店,劳工纠纷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到时候接盘的问界就是救世主。”
“只要我们在恰当的时机进场,承诺可接受程度内的就业数量,相信委员会会考虑给收购开绿灯的!对吧!”
什么叫恰当的时机?
全美4500家门店关停一半以上,算是比较合适的数字。
既不会让接手的问界付出太大代价,又能给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足够的权衡筹码,推动联邦合规性审查给出绿灯。
即便他是中国人,这笔交易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逻辑很简单,就是绑架选民利益。
在美国收购上市公司,除了通过k街的专业游说公司做好细致工作外,也要从侧面推动美国选民给委员会带来的民意压力。
这里涉及到美国选举和政治制度中的内生链条。
譬如问界收购百事达,承诺把濒临关停的2000余家门店延续下去,保住至少一万个就业岗位。
受此影响大的特定州的议员为了选票自然会振臂高呼,为这笔收购摇旗呐喊。
对于议员来说,创造就业机会、保住工作岗位就是他们的政治正确,也是赢得选举的关键。
而这又会倒逼州议员给国会、司法部以及联邦外国交易委员会施加压力,同时也便于游说公司的工作开展。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