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什么(1 / 2)

第24章在看什么

皇宫,未央殿。

龙楼凤阙。

淑妃还未行至殿内,就听见里头传来建德帝的哈哈大笑。她面上迟疑一刻,陛下今日居然这么高兴吗?没有过多犹豫,她回头简单嘱咐道:“待会不必再提原本准备的话,想件能让陛下更加开怀的事情。”

陛下此刻龙颜大悦,身为后宫解语花,她自然不能触陛下的霉头,陛下既然高兴,她就得让他更加高兴。

可不能让皇后抢走了所有风头。

淑妃挺直脊背,迈着端庄的步子走进皇后的未央宫,语气含笑:“陛下原来在姐姐这里,臣妾寻了好久呢。”

建德帝看见淑妃进来,脸上笑容更为开怀,他一挥手:“爱妃也来了,赐坐。”

与皇帝同坐上首的皇后表情没有变化,也同样笑了起来:“妹妹来得可真巧,陛下正和本宫说起你呢。”

说起她?淑妃眼神落在明黄龙袍的建德帝身上,轻轻掩住唇一笑:“陛下说起臣妾什么了,定然又是在打趣臣妾。”

年近四十的淑妃眼波流转间,却还宛如一个小姑娘,建德帝笑眯眯的:“爱妃此言差矣,朕这次可是真心夸赞。”没等淑妃继续询问,建德帝难掩喜悦的声音已经响了起来:“西北来报,燕老将军已经将祁连山一带胡骑尽数驱逐,困扰我大周多年的西北军务终于得以彻底荡清。”

建德帝脸上满是笑意,认真地看着淑妃:“你说,朕该不该夸奖你?”淑妃的呼吸急促起来。

父亲竟然立下了此等大功,她攥紧衣裙,有几分紧张地望着陛下。果不其然,帝王神色云散霁开,声音低沉:“朕和皇后商议过了,你父亲立下大功,你同样在后宫操持多年,也该升一升位分。”“着加赐封号′容',晋淑妃为贵妃,晓谕六宫,三日后举行册封大典。“皇后此时也接过话头,表情可以称得上是柔和,半分也没有从前见了她的剑拔弩张,笑着道:“淑妃妹妹不必多虑,此次册封大典本宫会一力操办,妹妹安心等待即可。”

淑妃努力压制着激动,脑袋晕乎乎的,甚至有点没反应过来皇后反常的温和态度,还好嘴比脑子快先道了谢:"臣妾多谢皇后。”她跪倒在地,大礼参拜,额头触在柔软栽绒毯上:“臣妾叩谢皇上圣恩。”待到宫人扶起她坐在金丝软椅上,她还有些恍惚。容淑贵妃,苦苦熬了这么些年,她竞也有成为贵妃的这一天。淑妃掐住手心,从前,后宫中可只有一位贵妃,世人提起贵妃二字,也绝不会误认为他人。

她不由抿唇一笑,不过,从今以后她也会是宫廷独一无二的贵妃。而那个清冷如仙子的女人早就葬身在火海中了。所以说,人就是人,当了仙子高处不胜寒,极容易跌落在地。秋凉如水,建德帝感慨道:“虽今岁以来,大周总是频现灾祸,但总能得上天庇佑,逢凶化吉,也是天佑我大周。”皇后微笑着附和:“正是呢,江淮那边来报,说三皇子治水颇有成效,想来不过数日就能归京了。”

提起三皇子,陛下的面色就有些沉缓,不过帝王还是颔首道:“三子从小蒙大儒教导,确有雄韬武略。”

皇后怎么给三皇子说起了好话?淑妃看得愣愣的,心想今日的皇后一举一动都不似往日,还真是奇怪。

三皇子治理江淮水患大成这样的事,她自然也有耳闻,尤其前些时日士族联合捐献米粮,逼得陛下不得不昭告天下表彰其高义之举。听肖公公说,那日陛下在启明殿内可砸碎了好几盏名贵青瓷呢。好在后来出了个邵氏票庄,一下捐出万石粮食,家主还亲自跑到了许州,施粥救济灾民,赢得了全天下的瞩目与赞颂。她今日本来是想提起三皇子治理江淮水患过程中与士族交往过密的事,但眼见陛下开怀,自家老父又立下了大功,她自觉不必再上些没水准的眼药。不过瞧着陛下总归有些介怀的神色,淑妃没等皇后开口,就轻启红唇,柔声建议道:“除却三皇子居功至伟,陛下何不嘉奖那位运送了万石粮食至江淮的邵氏家主?此等于国于民有功之人,更该大为赞赏才是。”闻言,建德帝舒展眉头,含笑看着她:“淑妃说得在理。”眼见陛下恢复了方才的欢悦,淑妃预备再接再厉,让陛下再添几分高兴,喜上加喜。

她使了个眼色,身旁小黄门会意,凑趣道:“陛下福泽万民,小的听说上京近来出了一种效用极好的药株,满京贵人都在纷求呢。”陛下已过不惑之年,对延年益寿之事自然也上心得很,来了兴趣,挑眉“哦”一声:“难不成是赵饮泉那老儿又捣鼓出了什么新奇药种吗?”赵医正醉心医术,对疑难杂症、奇花异草总是格外感兴趣,陛下有此一问也是当然。

小黄门躬身,却是摇了摇头,语气有几分惊奇:“陛下,这次并非赵太医栽种出的全新药草,小的恍惚听其他大人说起,仿佛是家叫南山堂的医馆培育出的药株。”

见小太监脸上浮现几分恰如其分的向往,建德帝心中一笑,没太当回事,淑妃总是这般知情知趣,他点了点头:“那空了可要唤人来宫中见见,看是否这般效果奇佳。”

眼见天色不早,他站起了身,对着皇后道:“今日奏折还未批复完,朕先回启明殿了。册封大典的事就劳烦皇后多上心了。”他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