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天下第一行书
罪人从配所脱身,户籍按照常规都是落在本地。但有申王在,他特意询问过陆安是否需要将户籍迁往他地,比如陆氏祖籍金溪。
或者落在汴京也行。
陆安拒绝了,用的理由还是:“陆某要科举,若是户籍在他地,便要前往他地备考。可陆某离去后,祖父在配所中无人照看,如何是好。”一一其实主要是她在这里有了自己的人脉和名声,勉强也算半个家乡了。众所周知,背井离乡这种事情最做不得。孤身一人去外地,最容易被本地势力针对和挖坑了。
申王点头:“既然如此,你可要入房州州学?我这儿有个举荐的名额。”陆安眼睛一亮:“谢大王。”
申王确实十分有能量,都不需要半天时间,就把入学名额替她安排好。还安排随从替她将行李搬去州学宿舍一一其实就是一套旧衣,房州通判送的一床被褥以及一柄端午扇,店主人送的笔墨纸砚。看着这些简单的东西,柴稷心情很复杂:“九郎往日也是银屏金屋人,如今却……
早知陆家有这样合他心意的才子,他下旨抄家之前,一定先把九郎捞出来,省得九郎受这般苦楚。
陆安笑道:“旧时奢华绮靡反而空空度日,顿开金枷,扯断玉锁,今日方知我是我。”
“今日方知我是我……九郎此话颇含禅意。"柴稷对佛教没有太大好感,但听到陆安说这话,却觉得若真佛是他这般,那他便能理解佛教为何能吸引教众颇多了一一虽然理解完之后,他还是不喜欢佛教。陆安伸手拉开州衙后门,跨过那陈旧腐烂的门槛,头一次不是钻狗洞、不是得到高官特批,堂堂正正走出了这个后院。眼前日光明亮,街上屋舍俨然,墙角炉火熹微,空气里飘来的是羊肉的味道。
一问才知道是在用砂锅炖羊肋条,要价不菲,一碗八十八文。怪不得是开在州衙附近的,可能只有当官的才吃得起。陆安实在馋肉了,身上还有些许铜钱,索性过去点了两份羊肋条汤,一份自己吃,一份请申王吃。小贩麻利地用大陶瓷碗给他们装好,还盛了许多白萝卜陆安看着那数倍的萝卜包围着仅有的两大块羊肋条,忍不住笑了一下。看来从古至今的店家都没变,肉少而菜多。又觉得自己如今确实是脱去桎梏了,吃个萝卜炖羊肋条都能东想西想。又禁不住回忆起一些知识点:在古代,萝卜因为一年四季都有,就有四个名字,春天就叫破地锥,夏天就叫夏生,秋天嘛,才是众所周知的萝卜,到了冬天,就叫士酥。
平时随便怎么叫都行,但如果科举卷子上准考写萝卜相关,那就必须严格按照称呼来。
总之,两碗羊汤做完,陆安脑中想法已是千变万化了。羊汤端上来那一刻,陆安闻了闻一一好膻。陆安眉毛都没动一下,将一碗羊汤推给申王,另一碗自然而然地请小贩打包一一这个朝代已经有外卖存在了,称为"索唤”。顺便温声请求:“可否将油花多撇开一些?我欲将其带与家中长辈,长辈年近六旬,吃不得太多油腥。”
小贩很好说话地答应了。
柴稷瞧着那碗羊汤,又看了看自己的羊汤,又看看陆安,看了一眼又一眼,面上浮现心疼之色。
一一他甚至舍不得花钱多点一碗。
可又觉得这时候自己出钱请陆安吃羊汤太奇怪了,只能心疼地再看一眼,再看一眼,再再看一眼……
“大王?”
柴稷面色一正:“嗯。"默默喝着羊汤,心里思索着,能怎么在不损害九郎自尊的前提下,为他提供一些金钱帮助。
就是羊汤太难喝了。
但这可是九郎自己舍不得喝省下钱请他的。柴稷一边痛苦一边感动地把汤喝得一干二净。大
申王还有事,与她喝完羊汤后便告别了。
陆安花点小钱请了一个闲汉把那碗膻得呛人的羊汤送去配所给自己至亲至爱的祖父,叮嘱对方一定要看着祖父喝完,免得老人家舍不得喝,将汤放坏了再喝,容易得病。
闲汉二话不说,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将这份孝心送到,陆安这才放心前往州学报道。
房州州学在州城之南再偏西的地方,正门外早有人等着她,要带她参观和介绍州学了。
“正门走入便是仪门,再入便是石路,左首乃是大讲堂,为教授讲习之所。”
陆安往左边看去,就见墨林之中,隐隐可见一处白墙立出,如同破壳的雪白瓜子仁。
这就是以后她上课的地方了。
不知道教授友不友善,同窗友不友好,也不知州学内有多少士族子弟,多少贫寒学子。
陆安思索着,又听领路人说:“右首为大成殿,又称夫子庙,祭拜夫子便在此处。平日里你有事不能来州学,得教授允许便不是事儿,但祭拜夫子时,最好不要缺席。”
陆安将这事默默记下,又随着对方继续走。大讲堂后方有四五座屋舍,听领路人介绍:“你若要寻学正、教授、诸职事,在学之时可到此处寻找,放学之后,便要出州学去寻,就在州学东二十五步处,待我们走完州学,从正门出去,我便领你去看一遍,认认路。”陆安听懂了,学校里的是老师的办公室,学校外的是员工宿舍。遂的对着领路人拱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