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阿房宫赋
在陆安上谏之前,御史们已经纷纷上书,对着内侍一顿输出了。官家之前建宫殿,行举奢靡,但他们作为臣子的,总得敬重着官家,便是上谏也不能太过分,斟酌着措辞,十分之不容易。而官家还不看他们的谏言,一副昏君做派。
这还了得?!
现在好了,天降邪财,千载难遇,内侍搞出了人命,这人命还关联着官家,大薪的乌鸦们可谓是卖尽了力气,引经据典,旁敲侧击,含沙射影地喷,看似是喷内侍,实际上是连着内侍和官家一起喷。
官家这次似乎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几乎是低着头认喷,谏言听了,奏章看了,内侍也罚了,但宫殿照建不误,甚至还对修内司言:“此前的宫殿略有局促之感,再扩一倍。”
这是什么?这是积极认错,死不悔改!
但御史之所以有用,那也是因为皇帝愿意听,皇帝一旦任性起来,御史便没了用处。
为之奈何。
御史们面面相觑。
其他大臣们也是摇头叹息。
然后,官家又有了新动作一-他决定在殿上召见本次即将参加省试的举子,对他们进行一番勉励。
召见举子的地方竞也修的那般华丽,殿门上磨了两块长琉璃当镜子,窗纸是描金的,纱幕层层叠叠,将脚下的云母石砖地遮得若隐若现。不少举子眉头已然皱起,满心诧异地目视着这修筑奢靡的宫殿。但鉴于此刻已站在殿上,左右都是分列而站的文武百官,便不敢私语议论。官家大步走进门来,坐上香木御座,含笑看着众人。大臣与举子行礼,齐声道:“拜见官家。"官家两臂一抬,和气道:“诸卿平身。”众人皆起。
官家开始说起了一句又一句鼓励的话语,末了再道诸位皆是栋梁之材,朕心甚悦,便一下子挑起了众举子心情中的激动。殿试不落考生,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考过省试,便能踏入官场了。一颗颗心心狂跳不止,人们好似都忘却了眼前宫殿的奢靡之处。但总有人不会忘。
应劭之从进了这处大殿起,就跟丢了魂儿似的,看看琉璃,看看地板,身体随着其他人的举动而跟着动作,神态却是陷入了思索。应劭之骨子里一直是个很傲的人,他只认同他认同的人和事,不看地位,不看派别,不看性别,喜欢的事情便直白说喜欢,讨厌的事情便直白说讨厌,他也得知了有人被逼死的事,如今就很讨厌官家草菅人命,死不悔改的样子。应劭之迈出了半只脚。
应益之惊得一跳,径自拉人。
他拉住了一个,没来得及拉另外一个。
陆安走了出去,宛若一泓月光,温和明亮地流泻而出。郎君拱手行礼:“官家,臣新作一赋,欲献与官家。”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陆安身上,他们没有在众目睽睽下交头接耳喃喃低语,但他们心里已经在交头接耳喃喃低语了。那些视线像是会说话一样,或是古怪,或是鄙夷,或是好奇。唯有那些对陆安有了解的人,心中仿佛出现了预感,脸上亦蓦地放射出了一种异样的神采。
“难道他要……
莫非他要……
九思!我就知道我们是同路人!'
殷阁已对陆安另眼相看。
应益之微怔,略有些心烦意乱。
应劭之将脚收了回来,他压低的声音非常冷静:“好了,益之,可以松开我了,我暂时不会冲出去了。”
因为已经有人如同他的半身,带着共同的意志,共同的热血,英勇无畏地迈出去了。
他会好好看着陆安怎么做,然后,随时接应他。应益之抿了抿唇角,慢慢松开了手。
御座之上,柴稷心中一喜。
“来了!’
柴稷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以及演戏的准备,不论九思念了什么内容,他都会做出一副愧疚不已,悔恨难当,被骂醒的样子。众人皆听得官家笑道:“早闻得陆九思之高才绝学,足以称宗道祖,既然你有赋赠我,便当众念之,也好让众人领略其风采。”陆安再次拱手一礼:“谢官家。”
微风吹过,在人脸上泛起层层金色涟漪。郎君收起笑颜,缓缓念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不少官员听了这话,未免心里一跳。
赋是好赋,但阿房宫可不是什么正面意象,尤其是对着官家念诵阿房宫……陆九思这是要以赋来谏言官家,让官家莫要贪图享乐修筑宫殿?!这可是在文武百官、新科举子跟前,你陆九思也太大胆了吧,就不怕官家大怒,夺你功名?!
有人去偷瞧官家脸色,官家很有风度地听着,瞧着好像……没有生气?柴稷确实没有生气。
不就是骂他像秦始皇,骂他奢靡,骂他建阿房宫嘛,这有什么,让其他御史来骂,其实也一样--他们大薪,往上数几代,有的御史骂官家还骂“桀纣之君"呢。
柴稷心情悠闲地听着。
甚至还有心点评陆九思的文采确实是落笔妙天下。蜀山兀,阿房出。一个兀,一个出,既表明了秦始皇的权势威严,一声令下竞然能将蜀山的树木砍伐殆尽,又显出了其骄奢淫逸的一面。为了建一座宫殿,直接导致了“蜀山兀"的场面。
每一个字都是精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