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劭之的生日(1 / 2)

第177章应劭之的生日

九思,见信如见面。你托我寻木材制的筝,已然制好,随信奉上。另,恭贺君三元及第。’

落款人是均州尹谭。

那是均州知州的名姓。

当日陆安在三州文会上得了魁首,奖励是“以三州之力为其寻找一样与乐器有关的物件,不论是木材竹材还是其他材料,亦或者名琴名笛”,她一直没有兑换这个奖励,只是私下里在四处收集有关制筝材质的书籍。直到收集好了,才去信给均州知州。

任何演奏者想要提升演奏能力,除了苦练技艺外,乐器本身的材质也很重要。

比如板材。

筝的面板多以泡桐木制成,泡桐木纹理顺直且密度低,易于振动传导且不易开裂。根据现代人的调查,河南兰考地区的泡桐木最佳,其质地较松,传声性好。

但是陆安恰巧知道,除了泡桐木外,杉木和樱桃木也很适合用来制作古筝。杉木是1985年被当时的古筝演奏家张弓老师发现的材质,制出来的第一把杉木筝音色和音质方面明显比泡桐木更优秀,且其耐腐力强,大大提高了古筝的使用寿命。

至于樱桃木,那是产自南美洲的木料,陆安现在暂时搞不到。她请了当世有名的制筝大师,提供了杉木可以用来制作筝的消息后,对方以自己五十多年的制筝经验表示“不可能!绝无可能”,陆安跟他打赌,说只要对方尝试着用杉木制一张筝,自己就把仓库里那张云和筝送给他。云和筝乃是唐时名筝之一,因着筝首如云彩般祥瑞而得名。它比较特殊,筝体小,可如琵琶那般斜抱着弹奏。

制筝大师听完这个赌约,二话不说,转头就去尝试用杉木制筝了。然后就…反正道歉也道了,云和筝也没有脸要了,陆安想制的杉木筝也用最好的手艺做好了,并且对方还口称她为一材之师,哪怕她明言这个木材能制筝是她从书上看来的也没用,在那制筝大师执拗的性格里,既然他是从陆安那里得知的此事,那就是陆安教他的。没有陆安,他可能一辈子都翻阅不到陆安说的那本书。大

六月的早晨空气灼热,热浪悬挂在高大的枝叶间,好像要将翠绿的松柏叶灼成蒙蒙之色。

应劭之喊人搬了一张藤睡椅,放到树荫下,懒洋洋地躺上去,好像正半睡半醒。

陆安推过去一个大匣子:“送你的生辰礼。”应劭之对此,报以一笑对陆安,一弹蹦起身,一滚落下椅,高兴地打开匣子:“什么生辰礼啊,这么大……

半晌没听到声音。

再看时,只见他眼圈红红,面颊在日光映衬下显得十分有血色。“我之前只说了一次,一直在寻合适的筝,你还记得……“如何会不记得?"陆安失笑:“我还记得你和我说,你常用的筝弦是鹃弦而非丝弦,这筝也是以鹃弦制的,你弹弹看,看是否合心意?”应劭之专注地注视着这张新筝,目光闪动。他看得出来,陆安在其上确实下了功夫。

时下制筝有两种技艺,其一:以若干块不同的木板或木条粘贴拼接。被称为拼板筝,这般做的筝,工期短,制作过程简单,且可采用不同板材设在不同音区,形成音板。

然而只有弹过筝的人才知道,拼板筝看似省了技巧,辅助提高了曲的灵动,实际上,其声音聚拢性不佳,且使用寿命短,绝大多数筝者都不爱这种拼极筝。

而第二种技艺,就是把木材内挖外削,制成筝身。这样制成的筝共鸣感强,且音色更出众,寿命更是十分之长,声音聚拢性极佳。缺点也有,就是贵,需要用到一整块的木材。

应劭之凝神细看,继而轻抚筝身,脸上突现疑惑之色。“不是泡桐木。”陆安话语微顿,后又继续:“是杉木筝。”应劭之面色已然赤红:“九思,你为了给我送这份礼,竞还去寻了吴地那位制筝大师?”

“咦?守慈怎看出来的?”

“这事都在喜好奏乐的人之间传遍了,有人为了给自己好友制一张好筝,翻遍了古籍,向第一制筝大师言札言大师打了个赌,让对方以杉木制筝,说杉木比泡桐木更好。”

应劭之说着,忽地笑了出来:“我前些时候与同样学筝的友人通信,说起此事,还十分羡慕那位好友呢。不曾想…”陆安笑而抚掌,道:“不曾想,你不必羡慕他人了。”应劭之闻言一乐:“可不是如此吗。”

青草黄泥地上,苍翠柏树下,应劭之双手轻颤,如抚婴儿肌肤般轻柔地拂过鹃弦。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坚韧触感,他情不自禁地轻吐一口气。“九思……

你费心了。

他在心底低低地道了一声。那份感动与欣喜,那满怀的情谊,若要直白道出,却又怕流于俗套。

应劭之抬眸望向陆安,眼中带着灼灼神采:“你有喜欢的曲子吗,我弹给你听。”

陆安笑道:“我熟识的曲子不多,也没有特别偏爱的曲子,你瞧着今日适合弹奏哪一首便弹哪一首。”

应劭之便净手焚香,弹筝之前用布先把这杉木筝擦拭一遍,随后取出自己那七寸长的鹿角爪,佩戴于手上。

想了想,弹奏了一曲《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夕阳映照,歌声四起,悠然自得。微风轻拂,柏叶沙沙,仿佛在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