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施粥
“如果朕因为这几个人去泰山封禅,等他们人人喊打时,朕也一定会成为笑柄的。”
皇宫之中,年轻的天子一边抚摸着自己养在身边的白鹿,一边盯着《剧秦美薪》的原稿,面露异色。
九思真是……一如既往的促狭。
不过,这促狭之态别捉弄到他身上就行了。柴稷现在只要一想到皇宫外,有一群人正被这篇佳赋吹捧得看不清东南西北,真心实意觉得自己是大薪之光,便禁不住打了个冷颤,窗外吹来的秋风顷刻间吹化了他额头上的汗。
经过这件事,以后九思想给他写文章,称赞他的功绩,他都要怀疑这背后隐藏着什么讽谏了。
陆九思,恐怖如斯。
大
《大薪日报》上,被诸宰执提名的枢密院副使候选人,足足有十位。其中至少七位在汴京城中开有米铺,汴河河面到现在还飘荡着他们家的粮船。而《剧秦美薪》,结合着汴河堵塞及推荐枢密副使这两件时事,在汴京城中十分有名,就连刚学字的小儿,字迹歪歪扭扭,十分笨拙,都也开始抄录起这篇文章。其后不知多少利益相关的人在背后做推手。不过,尚书左仆射黄远柔倒不是这背后的神秘推手之一。这位左相手持《大薪日报》,视线慢慢从第一个字扫到最后一个字,眼底微微变色。
这篇赋写得好吗?写得特别好,好到他一旦拾稿而看,便心无旁骛。歌功颂德之声大吗?非常大,非常响亮。哪怕歌颂的不是他这个尚书仆射,他看了之后。也差点要把持不住,飘然上天,更不用说那些赋上有名的人了但也仅仅是一些溢美之言而已,对他们无甚伤害,甚至这篇文章的出现还进一步帮助了那些人借此向官家施压,据闻官家快收不住压力,要关闭清汴司了但不知为何,黄远柔就是很不安,仿佛空中有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操弄着什么。
大
有一句话,陆安知道,就算她和柴稷关系再好,就算她这么说是为了给柴稷剖析局势,她也不能说出来。
这句话就是:刚登基的皇帝不如狗。
你就算再占据大义那又怎么样,你就算时不时发疯用皇帝的名头压人又怎么样,你就算志心变法又怎么样,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出工不出力,将要求扩大十倍要求百姓执行……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谁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应付皇命?
一项政策撒一把沙子,就足够让皇帝声名狼藉,让政策变得面目全非了。所以,陆安和柴稷接触的这一年来,她没做太多事情,只坚持向柴稷灌输一个想法:
不能急!
绝对绝对不能急!
没有掌握强而有力的兵权前,不能让他们发现你有变法之心。没有出现什么能够提升你本人的威望事迹前,不能让他们发现你对他们有威胁。
你在他们眼里必须还是一个小孩,一生气就用自己来威逼他们,一生气就装病不肯上朝,你可以任性,可以好色,可以奢靡度日,可以肆意妄为,但你不能让他们觉得你要在政事上大展拳脚,更不能让他们察觉,你想碰兵权和改革军策。
这个准备的功夫,要至少等待三五年,所以……“不能急。”
柴稷侧头,望见身边正慢吞吞咀嚼着新鲜草叶的白鹿,目光一下子温柔了很多:“我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
说得难听点,他才二十多,但那群老不死的最差也三四十了,还熬不死他们吗?
“不能急。”
黄远柔尽管再心存疑虑,为官多年的谨慎都在告诉他,有的时候看着越明显的局势,就越不要跟着下注,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庄家通吃。但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
绝大多数人只看到了一件事一一
“快!将我新写的文章送去《大薪日报》那边,问一问他们可否刊登此文!”
还等什么!想要增长名望,就赶紧顺着这股子东风写文章,怒斥朝廷不作为,怒斥清汴司害得汴河堵塞啊!
现在这事讨论度最热,只要发声,只要登上《大薪日报》,就能获得百姓的追捧,读书人的称赞。错过这次机会,以后还想自己的名姓能出现在那么多人嘴里,被交口称赞,恐怕便要付出极大的力气了。文人士大夫们如同那狼群,如同那意外发现有巨大野兽尸体的一群豺狗,兴奋之下一拥而上。旁边围满了看这场闹剧的人。“咕”,一声轻响,却打破不了热闹。
墙角下,树根旁,是花大价钱只能买到少许粮食的贫民,他们也是百姓,但在这场闹剧里,在文人士大夫眼中,那些此刻依旧能吃饱,红光满面地讨论着《大薪日报》的人,才是百姓,他们能“发声”。而那些贫民尽管肚子饿得震天响,日日祈祷着汴河上堆积的粮食能快些运进城,他们也是"默然无声"的。
“什么时候米钱才能恢复正常啊……“那乱七八糟的角落里,乱七八糟地躺着人,他们的呻吟声一闪而逝。
旁边二书生视若无睹地行过去,笑脸盈盈地聊着最近那些精彩纷呈的事情,谈着《大薪日报》上的文章,叹着汴河船只之多,怒着官家不肯关闭清汴司他们走远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人经过此处,瞧见这些贫民,便怜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