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落地(1 / 3)

既然谈到这里,耿煊趁机又对“黑风军”的现有高层,做了一次调整分工。

军事方面,全权交由刘牧主导。

后勤,以及接下来必将涉及到的繁重庶务,包括与“根据地”内所有部族子民,沙民聚落的接触,沟通,协调等等,都交由宋明烛负责。

而以董观数十年积攒起来的威望,深扎的根须,“黑风军”迄今都还没有触及。

这所谓的接受,不可能是平和的,一蹴而就的。

更不可能传一句话,就能够搞定。

明处的对抗,暗里的纠缠,持续的反复,人心的动荡和摇摆……

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

与董观之间的角力,是堂堂正正的,是摆在明处的,敌我分明的战争。

而这却又是另一种形态完全不同的战场。

凡是被他划定为“根据地”的区域,方圆数千里之内,便都是战场。

凡是该区域内生民,数量规模超过千万,都是潜在的敌人,随时都有可能给他们来上一刀。

却也都是潜在的朋友,成为对抗董观的坚实底蕴。

发生在每一处的争端,或许都不会太大,远不如与董观的数十万大军相抗来得激烈。

却波谲云诡,充满了变数与反复。

若要与之相抗,便如行走在黑夜中,被困在泥潭内。

若以强硬决绝之态,强行推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固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以耿煊的经验,用这种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暂时的,表面的。

而且,会有太多本可以争取为朋友,变成底蕴的生民,为之丧命。

这都不是耿煊想要看到的。

是以,几经斟酌之后,耿煊决定将这事交给铁狼与杨骞来负责。

有趣的是,曾经在暗夜司的时候,杨骞是上司,铁狼是下属。

可现在双方却掉了个位置,铁狼为主,杨骞为辅。

之所以特意将杨骞加上,还是看重他曾经暗夜司长的身份。

在这即将被“黑风军”纳为“根据地”的数千里疆域内,那一处处沙民聚落之中,埋藏着许多暗夜司的眼前。

若能借杨骞之手将他们激活,并巧妙的为己所用,对整个计划的推行,必会助益良多。

这些都是大方向上的安排。

至于刘牧具体应该如何调兵遣将,运用什么样的战法与董观周旋。

转移重心之后的宋明烛,具体工作如何展开。

铁狼与杨骞之间如何配合,如何用自己的手段快速而高效的梳理好“根据地”之内的情况。

这些就都要他们自己去劳心费力了。

当然,耿煊也不会真个袖手旁观,万事不管。

该听的要听,该说的还是要说。

做好这些分工后,刘牧、铁狼二人都没有话说,倒是宋明烛在稍作思量之后,问了一个问题。

“那些信奉‘苍狼天’的部落,我该如何应对?”

“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耿煊直接道。

他对此,早有思量,而这就是他思量之后给出的答案。

看似没有任何倾斜性的扶持,可这对饱受欺压的“苍狼子民”来说,这已经是他们以往连做梦都得不到的奢望!

宋明烛闻言,怔了一下之后,轻轻点头。

旁边的刘牧也反应了过来,忙道:

“现在,‘黑风军’有兵力超过十一万。

其中,信奉‘苍狼天’的就占了一半。

虽然,他们的修为普遍偏低,现在大多处于‘黑风军’的中下层之列。

可此前一战,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特别是悍不畏死、甚至是积极赴死的气概!

可我也观察到,他们基本自成一个圈子,普遍排外。

他们誓死效忠的对象,是您,而不是‘黑风军’,更不是我们这些人。

此前的行动,有您亲自带队,他们自然能够言听计从,视死如归。

可若由我来指挥他们的行动,我担心他们会心生抵触,军心士气也会因此下跌。”

耿煊轻轻点头,道:“这个问题,我会解决。”

说着,他又看向几人,问:“还有其他问题吗?”

铁狼也赶紧趁机提了一嘴,和宋明烛,刘牧他们谈及的问题差不多,都与那些“苍狼子民”有关。

毕竟,在耿煊交与他的任务中,这同样是无法回避的一环。

这个问题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决定整个任务的推进速度,甚至是成败。

耿煊同样给与了明确的回应,表示会解决这个问题。

……

短暂休整之后,队伍继续上路。

因为确定只有不多的“尾巴”远远跟随,董观的大军不会立刻就杀奔过来。

“黑风军”行进的速度,略有降低,保持在二十公里每小时左右。

即便如此,当队伍再次上路之时,依然有七百余匹苍岚马变成了新鲜马肉。

——“黑风军”登录玄青海西岸后的一战,不仅收获了不少完好的玄幽马,还有数量更多的苍岚马。

这也让“黑风军”的苍岚马保有量,增长到七万七千余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