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徒(1 / 2)

古代小食光 竹笋君 2973 字 5天前

第39章师传徒

但这种心思唐俗并没有跟宋莺说,在他眼里莺姐儿还小呢,这种复杂的事交给他这样的大人就可以了。

唐俗就温言道:“等到了那天你就知道了,这会儿说出来就不灵了。”宋莺看他一眼道:“好吧,但你写了要先交给我看。我写的虽不一定行,但看的肯定行。"在现代时那么多电视她可不是白看的。唐俗觉得这个倒是应该的,毕竞他是帮着宋莺干活顺便蹭一些好处,自然要让她先满意了。

宋琴听他两个说了许久,闻着厨房飘出来的香味,肚子早饿了。要是在宋家,宋琴已经跑到厨房要了,但这是在唐家,她的脸皮还没有修炼得跟在自家一样,于是就用手捅捅宋莺。想吃东西的时候,宋琴不好意思显得自己太猪,她就道:“莺姐儿,你是不是想吃东西了?”

宋莺很上道,就摸着扁掉的肚子进去看鱼片粥,这粥刚刚滚开,锅里泛着一层厚厚的米油。

宋莺看着锅道:“老爹,米都滚了,还不起锅吗?”唐老爹和唐氏回神,盯着这个酷似唐纯的小丫头笑了笑。唐氏道:“可以了,叫花生和吉祥进来端出去吧。”

花生和吉祥便进来打菜,两人进门时忍不住对视了一眼,都有些好奇老爹和姑奶奶在灶上说什么,唐家人口少院子大,几人虽说主仆有别,可家里说话也是从来不避着他们的。

今天唐家一共做了六道菜,一道用猪瘦肉做的蟹粉狮子头,这是江州城的做法,汤色清亮泛黄看着跟柠檬水似的,甚至连狮子头都是粉白色,可吃起来并不会比红烧狮子头寡淡,反而更多了一股子鲜味儿。一道用晶莹剔透的猪皮冻,还有用剩鸡蛋做的蛋皮小饺儿,麻婆豆腐,今春新腌的笋鲜和什锦炒时蔬。

这些都是给乡里人送菜时剩下来的下脚料,唐老爹一点儿也没浪费,反而还用这些廉价的食材做了几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这就是民间厨子的功力了,不仅要做得好吃,还要花样多,不然席面上都是烧猪肉那多拿不出手。

有时乡里人想添个菜,还会拿了食材和加工费登门请唐老爹做,这可比去城里买现成的回来划算多了。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先去夹那个狮子头,因为看起来最特别,然后就是鱼片粥,配上腌制的笋丝,一口连汤带肉滚下肚,宋莺都快羡慕死唐俗了。就这个菜他吃了七八年?要是能让他多吃两顿小姑做的饭就好了。宋家也就过年能一次性上这么多肉,宋琴这回终于领悟了一点为什么莺姐儿一门心思想做厨子,谁知道厨子家吃这么好啊?要不是怕让爹娘发,她都想让二哥改行了,就是不知十四岁还能不能学出个门道来。宋琴吃一口满足地点点头,又看一眼二哥,恨铁不成钢:“笨蛋。”宋律险没呛着,他是真不知自己又哪里惹了这个妹妹生气。等一屋子人吃干净了,一家子就寻了间屋子坐着闲话,白日动着还好,一静下来就显得有些冷了。

季老娘就让花生去拿碳来烧,靠近山林就这个好处,靠山吃山,村里有人在做碳生意,没烟的银丝碳大家用不起,可普通的碳,村里宽裕些的人家每年也能买两篓子使。

唐家是财不外露,几代积攒下来其实很有些积蓄,所以花生拿过来的是十文一斤的中等碳。

季老娘还在碳盆里埋了几个小红薯,皱眉道:“这天越发怪了,出三月时便不见回暖还不算稀奇,如今五月特了晚间还时不时刮寒风,哪里是吉兆。”说起这个,宋莺便想起来春晚巷子一起买粮的事,唐家是她外家,是她娘的娘家,宋莺觉得唐老爹夫妻和宋老爹夫妻对她来说没什么分别,便把城里的事一说。

还问道:“家里要是想买,叫我爹写信回去同族长说说,刚好五老爷家不要粮把小邢娘子气了个仰倒,咱们这时候去买,她在气头上保不齐为了争口气就卖给咱们了。”

宋律毕竞要年长一些,来之前已经听爹娘说过五老爷家被除族的事,人家都除族了,莺姐儿还惦记他们没买走的粮,他莺姐儿可真够坏的,坏得一看就知道是他娘教出来的孩子。

因为,李老娘不仅惦记五老爷家没要的粮,她还惦记五老爷的命,说是要是趁着天还没变一病死了,巷子里的族人还能过去贴贴膘。乡里消息不灵通,尤其十里坡又很偏僻,城里的粮价如何村里人还真不大知道。不过唐老爹做菜米生意,从小就对这方面很上心,所以他对今年的天时也有些不好的猜测。

但唐家不急,唐老爹地少钱多,家里别的舍不得买,粮食却囤得很多,给人做大宴时,主家要么自己掏粮食,要么给钱让厨子去市场买,轮到后边这一种,季老娘就会把自己家里的粮以市场价卖给主家,每斤食材再多赚个一两文,就是现在唐老爹不做大宴了,屯粮的习惯家里也保留了下来。季老娘悄悄告诉宋莺:“咱们家的粮就是今天关了大门不让出去,一年后也饿不死的。”

宋莺就放心了一点,可想起以前娘说的宗族,她又忍不住操心,问道:“要是乡里遭灾了大地里没吃的了呢。别人会不会找到咱们俩来抢啊?”老两口年纪可不小了,唐俗才十岁能顶什么用,就是吉祥哥,一个人还能撂倒十八罗汉不成?

唐俗就告诉她:“城里和乡里不一样。城里没地方屯粮,宗族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