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三件事(2 / 3)

具体待遇收入问题,后面再讨论!”

给村子普及压水井,可是个仅次于修路的大好事儿。

甚至岳峰没说的,成立打井队儿,也是天大的好事儿。

一旦兴安村的压水井普及开了,周围其他村子肯定也会跟风效仿。

但是,外面人没有设备跟技术,只能用兴安村的人。

到时候,销售压井的配件,打井队儿打井等,可都是赚钱创收的好门路。

毕竟,给自己村老少爷们儿干这些可以成本价,对外面的人来说,还是要赚钱的嘛!

这个项目,对重生而来的岳峰来说,绝对属于稳赚不赔而且双赢的买卖。

“一套下来要二十块?那也太贵了!挑水喝也不是没法过日子,打井打不起!”

“是啊,能不能便宜点,大家手里没有那么多钱,二十块可不是一笔小钱了!”

“我要报名打井队儿,书记说咋整,我就咋整,无条件支持!”

“我也报名参加!就算不给工资,也要参加!”

有眼界低的村民,自然就有眼界宽的聪明人,在好多妇女吐槽价格高的时候,已经有聪明人起身举手要参加打井队儿了。

前面第一批跟着书记弄山货购销点的村民们,可都赚钱了,尤其是李银,现在在购销点可是正儿八经的经理管着购销点的大小事情,比以前单纯的开小卖部要强多了。

岳峰这个村书记,虽然没提打井队待遇,但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退一万步说,就算后面做事儿不厚道,大不了再退出也来得及,先占上机会比什么都强。

面对‘穷’病,岳峰爱莫能助。

二十块钱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现在都分地第二年了。

村里又办起了购销点,但凡稍微正干一点的家庭,攒下二十块钱比以往生产队模式,容易了不是一星半点。

哪怕春天化冻之后,天天勤快点去采野菜,这个钱也能赚出来。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当然,岳峰的计划里,像后邻李奶奶家这种类似情况的老弱病残家庭,打井跟安压水井的事儿,岳峰也没打算收钱。

山货购销点那边的盈利,可以拿出一部分来贴补这些费。

岳峰任由村民们讨论了一会儿,这才伸开手臂下压了几下继续说道:“打井跟安装压水井的事儿,大家自愿,拿不定主意的,也可以等我家先把水井弄好了,你们看过之后,再做决定也行!

第三件事儿,我给咱们村争取了最多三个养殖大户的名额,有计划大量规模养猪或者养鸡的村民,可以等会议结束之后,来村部找我,了解具体的政策情况!

这个属于第一批试点,最好是有经验的村民进行尝试,政策没法完全覆盖风险,大家理性看待!

如果试点能算的上经济账,拿的出成绩,我会上报乡里,在全村,甚至全乡范围内推广!

今天晚上,村民会议的大概情况,就这么多。

有村民打算出工挣钱的,或者加入打井队,申请养殖大户试点的,等散会之后,都可以来我这做统计!

今天会议暂时就到这里,散会!”

散会之后,大量妇女儿童拿着马扎起身离去,但还有许多村民,迫不及待的围了上来。

“我要报名进山修围栏!”

“我要报名打井队儿!”

“小岳书记,咱这个养殖大户,具体给啥扶持政策啊?”

……

面对村民们的踊跃回应,岳峰耐心的给大家做着登记记录。

整体来说,进山修护栏的村民相当踊跃,当场就有三十多个男女壮劳力报名。

打井队这边,人员也不少,只限老爷们的情况下,报名人数超过了11个。

最后对养殖大户感兴趣的,就少得多了。

只有村南的一户姓周的村民,想要试试养猪。

实际上,养殖大户这个所谓的‘政策’根本就不是岳峰从上级单位争取来的。

而是从购销点的利润当中,取出了一部分资金来做这方面的尝试。

想要让村民们致富,直接撒钱是没用的,只能让他们变得好吃懒做。

但贴补引导一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岳峰面对询问,直接给出了一个非常优渥的条件。

如果一次性养殖育肥猪超过20头,就可以一次性报销一半的猪羔子购买费用,同时,还能额外获得五亩菜地。

在肥猪出栏之后,还可以协调猪肉销售情况,政策层面保证绝对合法。

除此之外,岳峰还打算利用自己的人脉,钱从外面邀请专门的养殖技术员来村里‘技术下乡’,帮忙培训基础的养殖、消毒、常见病预防治疗等专业内容。

周校臣听完岳峰的政策,立马意识到,这可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学习专业养殖技术,还能获得一半买种苗的钱,还能获得种菜喂猪的地,等猪养大了,还不愁销售以及违法风险,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