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干了!就按照你说的二十头肥猪的规模先试试!前期还需要我准备点啥?”周校臣连跟媳妇商量都没,直接拍板应了下来。
岳峰大致心底一盘算:“养二十头肥猪,自家的茅楼肯定是养不开,大概需要半开放式的栏舍40到50平方!”
“这么大的面积?盖猪圈要多少钱?我……”听到这个数字,周校臣面色一滞。
岳峰也知道,盖猪圈可属于大投资了,五十平方面积的猪圈成本都快赶上盖几间砖瓦房了。
这个问题岳峰在开会之前就考虑过了,岳峰回答道:“这个钱,我可以以村部的名义,暂时先借给你,等你肥猪出栏了,再分期偿还!
盖猪圈的地方,村里也可以给你批地!这玩意儿气味比较重,最好是不要影响到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听到可以跟村部借钱,周校臣皱紧的眉头放松下来。
“行,我干了!明天我就找人盘算大概的用料!地方就在我们家外面就行,那边人少,气味也影响不到邻居!”
“好!”
……
面对村民们踊跃响应,积极参与的报名,岳峰每个人都耐心的记录接待了下来。
等所有村民都离去,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十一点了。
当村官儿要想干点实事儿,起步阶段是真难呀!
第二天一早,岳峰就忙活了起来。
发动自己的朋友关系。
先通过煤矿那边的老朋友,帮忙联系专业的焊工,再采购制作压水井的井头压杆等部件。
这些玩意儿,岳峰脑子里都有清晰的结构跟模样,画好草图,大致规整好尺寸,就可以进行小批量的打样生产。
相比压水井的井头,打小眼井用的钻杆等工具,筹备跟制作起来,难度要大不少。
不过这也难不住岳峰,他直接求到了林业局杜崇来杜副局长的头上。
有林业局出面帮忙协调,定制采购这玩意儿对他们来说不是啥问题。
岳峰把尺寸,规格,简单的一规整,直接走流程上报,最快一周的时间就能到位。
在等待钻井杆子到位的时间里,岳峰将报名的干活村民集中起来进行了分组,每六个人分成一个小组,然后让孝文孝武还有小涛哥仨带着进山,安排具体的工作。
一车一车的防护网拉上山,然后清点数量,分配工作,圈地的活儿,先浩浩荡荡的干了起来。
一周之后,定的两套钻井杆子到了。
岳峰安排车将工具拉回了自家的新房,随后跟几个骨干成员按照记忆里打小眼井的方式组装好工具,立马实战测试起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