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朝堂博弈(1 / 2)

气运三国 牯牛 2339 字 2016-12-08

次日凌晨,天色未亮,早朝的鼓声己经敲响,群臣鱼贯而入。

汉之朝会,三日一次,群臣上朝,向天子禀告政务,由天子提出问题,或者作出答付。

因刘宏体弱,将原本三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只因最近边疆奏报连连,才又恢复到三日一朝。

未央宫,正殿之上,刘宏端坐于榻上,接受群臣朝拜。

“臣等拜见陛下,谨奉金安!”众臣皆躬身,朝看高坐于未央宫之上的刘宏行了一礼。

“免礼!”刘宏那略显沙哑的声言在大殿中响起,殿下众臣闻言,纷纷起身,跪坐于踏上。

“有事早奏,无事散朝!”

等众臣坐毕,张让一抽拂尘,扯着那公鸭嗓子喊道。

喊完了话,便退回刘宏身侧,不再言语。

“陛下,马城战事胶着,数万大军对峙,乌桓校尉宗员,独木难支,请陛下下令,征调并翼二州兵马前去镇压鲜卑!”

第一个出声的正是那太常袁槐,宗员作为他袁氏门生,借着他的手,袁氏掌控着幽州兵事,一如今宗员战事受挫,毫无寸功,若不能扶持一二,天子以其战事无功而罢之,那袁氏的损失可就真不小了。

袁氏四世三公,权倾朝野,袁槐作为家主,开口要求调兵支援宗员,自然有不少朝臣赞同。

可这朝堂之上,却也不是他袁氏的一言之堂,世家,外戚,宦官鼎立于朝堂。

以袁氏为的世家势力,稳据朝堂,虽经党锢,势力被消弱至低谷,却也是朝堂之上三方势力之。

而宦官却背靠天子,虽为人不齿,却也能与世家分庭抗礼。

至于最为悲催的外戚势力,因其何进虽为河南尹,虽势力不小,但不过一郡县豪强,连世家都排不上,自然不被世家所重。虽比不上另外两家,但好在倚仗着后宫,在朝堂之上也有一定的言权。

对于朝堂之上的三家势力,是刘宏特意抉持的结果,三家相互制衡,他这个天子才能安心,否则一家独大,时间一长,改天换日不远矣。

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

袁槐一开口,先反对的便是张让。

“太常此言差矣,数万大军陈兵于马城,一日消耗无数,朝庭己是入不敷出,不瞒诸位,如今国库己空,这近日的军费还是从陛下的私库之中取出的呢!”

说道此处,张让还抹了把眼泪,随后厉声问道:“若再往北增兵,这多出来的军费,该如何解决,由袁太常出吗?”

被张让这么一问,袁隗愣了一下,开什么玩笑,数万大军的人吃马嚼,他袁氏家业再大,也不够吃几天的。

况且,还从未有过大军出征,由朝臣支付军费的事,这让他袁隗如何回应。

就在他袁隗愣神之际,外戚何进也站了出来,道:“陛下容禀,太常之言却不可取!”

何进一开口,就否绝了袁隗之计,不留丝毫情面。

“并州兵马,能征尚战,虽是悍勇,却不可轻离,南匈奴虽内附汉室,但时日不久,今其主羌渠单于,野心勃勃之辈,若貌然调离并州兵马离去,岂不是在告诉羌渠,我大汉国力衰弱,己不足以镇压诸夷。万一他见并州无重兵,心生歹意,劫掠州郡,又该如何是好?”

不同于张让的胡搅蛮缠,何进之言,有理有据,讲出的话,让朝中诸臣,频频点头称是。

“再者,冀州富庶,粮草丰足,但境内兵卒,久久疏战阵,若贸然出兵,只怕损伤不小,平白落了士气,反而不美!”

汉家官吏,多少都懂一些兵事的,何进之言,虽是难听,却也是实情,那些个不知多久未曾经历过厮杀的郡兵,又如何是那凶残似鬼的鲜卑人的对手,实在没有必要拉出去丢人现眼了。

见自己的奏言,被再三反对,袁隗的脾气也上来了,对着张让及何进问道:“张常侍及河南尹即然反对增兵,那又如何去解那马城之围?”

“这个……”

何进出言反对,仅仅是不想袁氏声势太过,若那宗员再杀退了鲜卑,凭借着袁氏背景,必能调入京中,说不得那九卿之一的廷尉都可能被其摘得,介时九卿袁氏占其二,还有谁能匹敌。

为了维护朝堂之上的稳定,由不得他何进不反对!

但这一反对,反被袁隗反问,顿时就让何进懵圈了。

如今的他不过是一河南尹,还不是日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手下文武为之出谋划策。

他哪知道该如何解那马城之威!

面对袁隗的逼问,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回答。

而何进的窘境也被刘宏看在眼中,暗自摇了摇头,这屠户,果真不堪大用!

以眼光示意张让,让他来外理。

张让得了天子之意,上前一步道:“马城之围,本无大患,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