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胜利走向胜利??(2 / 5)

彩云垂泪 末世战车 7994 字 2017-02-17

成,视驻地的情形而定。甲种团,全团共有战斗兵672名,另有勤杂兵447名,备补兵81名,战马792匹。乙种团占绝大多数,每团战斗兵448人,战马528匹。各团均为纯野战冲击型骑兵团,没有重武器,骑兵装备有卡宾枪和冲锋枪,可执行侦查护送任务。

师属炮兵团炮兵团下辖两个18门制野战炮营,一个18门制山炮营。均为75毫米山野炮,全团共计有炮54门。

每师官兵大约两万余人,战时算上配属的辅助部队能到24000人。

每个主力军团或战备值班军团通常有3个陆军师构成。内地的非战备值班军团只有两个陆军师。联邦陆军有三个主力军团,番号分别是第一军团,第五军团,第六军团。

标准型炮兵师,下辖两个炮兵旅,一个辎重旅。每师4个炮兵团,团辖3营6个6门制炮兵连,每团共编压制火炮36门,全师火炮144门。通常为105毫米轻型榴弹炮。按照标准编制每个军团有一个炮兵师,但只有主力军团编有炮兵师。全军炮兵师共计5个。两个属于独立师,战时配属某军团。

独立陆军师,团以上编制同军团属陆军师。团以下,炮团少了一个炮营,步兵团没有机枪连。

独立重炮旅(副师级级别),一炮兵团,一辎重旅,装备36门150毫米榴弹炮。这种口径火炮购自国外,价格不菲,数量较少,这种旅全国只有两个。战时配属重点部队。

独立混成旅(副师级级别),白洋联邦陆军一种特殊的灵活编制。混成旅的编成也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混成旅下辖有步兵2至3个团,骑兵1个连至1个营,炮兵一到两个营,工兵、辎重兵1个连。混成旅通常编有一到两个3连12门制野炮营(75mm)。编制小一些的有六千多官兵,多的则超过万人,从兵种组成上可以看出,混成旅具备战斗、战斗支持和战斗勤务支持全方面功能,可以独立承担作战任务。

独立坦克旅,这是白洋联邦军专业的坦克战部队和冲突破口的坦克部队,装备本国仿造的当时世纪先进水平的轻型坦克。旅辖一个坦克团,一个步兵团,一个维修大队,一个工兵大队,一个辎重大队。坦克团辖两个坦克营,每营坦克58辆,有一个7辆坦克的营部排,三个连,每连17辆坦克(5车一排,15车一连,外加连长副连长指挥坦克2辆),全团共装备坦克116辆。仿德国编制啊,按理说,当时该国的装甲战理论水平应该不比苏联和德国落后。

独立装甲旅,装甲团两个,轻便炮兵营一个(75野炮18门),每个团三个装甲大队,6个装甲中队。每个装甲中队有5辆重型坦克、6名军官和170名士兵。外加维修辎重团一个。全旅坦克30辆。这时候居然就知道机械化部队多兵种协同了。

独立装甲步兵旅,装机步兵团两个,维修辎重营一个。每团,装甲步兵营两个,每营装甲车42辆,战斗步兵400人;装备重型坦克的装甲大队一个,下辖两个装甲中队。

上面各种部队的编制显示白洋联邦军的基本战术单位的兵种合成是到位的,甚至在某些部队兵种合成战术认知上接近了二战苏军的水准。尤其是炮兵师和重炮旅这种编制,说明该国对大炮兵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还是十分到位的。

从上面的步兵团级基层编制可以看出白洋联邦军对炮兵极为重视,小炮配到了排上,独立师属步兵团不要重机枪也得要小炮,营以下火力居然没有机枪。为都是啥捏?

是不是李中堂的那句“太贵了”?绝对不是。不过,重机枪确实比小炮贵,轻机枪可能也要比40mm小炮贵些。机枪机枪哒哒哒打,子弹消耗那是哗哗的,花钱肯定也多。但绝不是买不起花钱多的原因。

在白洋民主联邦陆军眼里,炮要比枪好的多,能轰掉碉堡火力点的小步兵炮绝对要强于只能压制步兵的重机枪。另外,白洋民主联邦大量装备了简化版汤姆森冲锋枪和大口径卡宾枪,每班两支冲锋枪,其余都是半自动卡宾枪,不缺自动火力。这仿M1921式“芝加哥打字机”被中国人俗称“冲锋机关枪”、“手提机枪”,连排级部队似乎真的用不着班用轻机枪,团里的重机枪甚至都显得多余。因认为重机枪这一武器纯属鸡肋,部分野战部队甚至取消了重机枪连建制。

机关枪总是在国内军盲导演拍的战争片中充当重要角色,“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这一所谓军队格言也给人留下了印象深刻,但这里,我告诉大家火炮才是真正统治战场的武器。形象一点说,大规模战争(不是几个散兵游勇的混战也不是特种作战)就是拼大炮拼重武器的战争。美国学者梅尔在《一战秘史》一书中说:“大炮杀死的人比轻武器和空袭杀死的人要多,比其他任何武器杀死的人都要多,这种情况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大战的后期,大炮的优势被充分发挥,机关枪失去作用。没有大炮,步兵既不能在进攻中取胜,也无法在防守中不败。”于是就形成了“炮兵征服,步兵占领”的新作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