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这货显得多余了。为便于后勤供应,果断省了。
冲锋枪,仿11.43mm汤普森冲锋枪,但改为发射中间威力型枪弹。40发或100发弹鼓供弹,有效射程350米,威力巨大。
手枪,口径11.43mm,勃朗宁大威力,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M1911,使用进口手枪弹。
手榴弹自然是仿造M18式长柄手榴弹,也就是久负盛誉的M-24了。
手雷贵又扔不远,所以没有装备。
后来,因为重机枪过于笨重行军不便、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不宜维护、在联邦军眼里性价比远不如火炮等诸多原因致使多数部队都不愿装备重机枪。B世纪98年,在联邦军总司令部装备司和编制司一致同意下,取消了团属重机枪连的建制。此举顺应基层官兵心愿又降低了装备采购支出,全军上下都很满意。
步兵装备似乎简化了太多,不过总体上还是能满足当时作战需求的,后勤也很轻松。商人都是会算计的,何况这国的领导是做了上千年买卖的商人,人家懂得少花钱多办事。
以上就是白洋联邦陆军大致的编制和装备情况。你可能觉着,确实是显得有些一般,确实是大路货太多。那个时代的强国军队其实都是那样子的。这些强国的陆军看着都不像高帅富,都是猥琐男状态。为毛捏?军费去哪里了?哪个将军又吃胖了?
答案很简单,钱都给海军了,海军成了白富美,那时可是殖民时代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那是来钱的军种啊,不像那些陆军,档次低,花钱也不少,还不如海军有效益,论威慑力,跟海军更是没法比的。人家白洋民主联邦军队建设的重点早就转移到海军和海军舰载机部队上去了,那才是这个世界的朝阳产业部队。
B世纪95年,罗克德尔角战役,白洋民主联邦远征舰队在盟军帮助下光荣胜出。小国打败昔日超级大国世界三强,着实不易,在不懂海军的外行人眼里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这场胜利在雷倒了世界各国的同时,也给作为白洋民主联邦国家领导阶层的国际贸易商人集团创造了不菲的收益。单是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的广告效应就令该国的外贸贸易订单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国外快速消费品贸易商日益热衷于该国商品,“天天来新客,老客天天来”。出口轻工业产品范围一再扩大,销售地域遍布全球,以前卖不动的偏门货物现在提价居然也有人买。那场胜利让各国人们都相信,白洋联邦生产,绝对是你需要,白洋联邦制造,产品绝对可靠。原本指望薄利多销的联邦跨国洲际贸易商人们可谓收获颇丰……
这次军事冒险海洋扩张带来的巨额利益让商人们目瞪口呆,从此越发的重视海军建设了。陆军可就被晾一边了,原本打算投给陆军添置装备加强训练的经费分了大半给海军造船,其余也用于新到手殖民地的开发。计划中昂贵的陆军坦克部队直接歇菜了,“建了也没用,还是把钱给海军吧。”
此战后,白洋联邦军陆军的发展完全陷于停滞,换装整军计划都半途而废。商人是注重实际利益,算计投资收益的,钱投给陆军显然不能带来收益,投给海军却绝对会有不菲的收益。可有时候商人的算盘往往是……算计来,算计去,到头来,一生多半是瞎忙……
上真实段子:一个北京商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这个故事真实地告诉我们:人一生多半是瞎忙…有些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商人国家领导者们选择了海军,他们并不是爱海军,他们爱的是钱,他们真正的选择是存钱,大把的存钱。这些大商人家族传承千年,赚了上千年的钱,却依然在钱眼里没出来。
此时,那个大陆深处一路打过来的强盗邻居西鲁帝国,选择了磨刀,一直在那里磨刀霍霍大力发展陆军。了解此情况的多位联邦陆军将领曾一再要求恢复原定陆军整军计划,但他们的呼声与庞大的陆军队伍相比显得有些非主流。
对此,联邦高层土豪回应,“看看人间世界顶级强国萨克森-温莎帝国,几乎没有常备军陆军,从来都是他打别人,即使打输了也能捞到战费赔偿。跟人家相比,咱国保留你们这些人员和武器够多了。”
可是“真理通常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可惜“掌握真理的少数人通常不具备实权,甚至没有任何影响力。”
所以只有“那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磨刀吧。”
结局肯定是“这国都玩完了!你们这些傻瓜搬这些纸币有个鸟用!!”(某西鲁帝国军官训斥部下)
身怀利刃的西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