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语文老师。
我的那个语文老师是一个大概50多岁的男老师,可能是年纪比较大吧,所以显得比较慈祥。
他上课几乎不管课堂纪律,而且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笑话,还会让我们互动,所以每次他讲故事或笑话时教室就会显得比较吵,比较乱。
不过,很多学生还是挺喜欢上他的课的,我也挺喜欢的。
虽然他教的课本知识不如一般语文老师教的多,因为他花时间讲故事,讲笑话了嘛,但是有点比较神奇的是,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不是级部第一,就是第二,总之,很不错就是了。
可能是因为他讲的故事或者笑话激发了我们对文学的兴趣吧,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总之,会出现当时我们班语文成绩不错情况的原因我也搞不太清楚。
这就是我遇见过的管的比较松的主科老师——某个语文老师。
......
“铃、铃、铃”,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响了起来。
我刚把历史课本塞进课桌里,忽然感到有人碰了碰我的胳膊,于是我向旁边看了看。
只见文静向我这边推过来一张纸条,并且用手按着纸条靠近她的那一端,然后看着我。
大姐,现在都下课了,没必要传纸条吧?这是我看到这张纸条后首先想到的。
不过,看在文静是女生,并且是美女,而且对我不错的份上,我也就没说什么。
可能她有什么话不方便说吧。我又想到。
我向我俩中间靠了靠,然后低下头看了看这张纸条。
虽然文静这次的举动和上第二节课时传最后一次纸条时差不多,不过这次字数多了不少。
文静上第二节课时传的最后一次纸条,我只是稍微扭过头就看明白了。
而这次虽然字体差不多大,但是因为字比较多,我一时没有看明白。
我只是能看出最上面是“谢谢,听课吧。”这应该是她上第二节课时传的最后一次纸条的内容。这很容易想到,因为现在已经下课了,她怎么可能还让我听课。而且这句话跟她上第二节课时传的最后一次纸条的内容一样。
看来这张纸条是文静传纸条一直用的。
其实一开始我因为看不明白,本来想把纸条拉到我面前的,不过轻轻拉了一下没拉动,看来文静按得挺用力,于是我看了看她。
文静看到石三在看她,于是说:“你靠过来看吧。”
看来文静不想我把纸条拉到我的面前看,于是我只好又向我俩中间靠了靠,然后低下头看了看这张纸条。
最上面是——谢谢,听课吧。
在这句话下面空了大约有和这句话差不多宽的间距。
间距下是——我用“你帮我”代替前天的“那件事”及其相关事情,你也可以用“我帮你”代替前天的“那件事”及其相关事情,或者用别的表达,不过千万别说漏了,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冲她点了点头。看来她是担心跟我说话时我说漏了,所以特地跟我用纸条强调了一下。
呵呵,我这么聪明,怎么可能说漏,怎么可能不懂她的意思?
呃,你好像在第一节课下课的课间就差点说漏了,如果不是文静捂住你的嘴,恐怕你已经说漏了吧?作者问道。
呃......那次不算的,我那时不知道她不让我那么说啊,现在我知道了,当然不会说漏了。石三回答道。
文静看见石三点头后便把纸条拿了回去,然后夹在了历史课本里。
因为这次我没有把头扭过去,而是看着文静,所以这次我看见文静把纸条夹在了历史课本里。
我看到文静把纸条夹在历史课本里,而不是直接扔掉,有点疑惑。
我心想......
“谢谢前天你帮了我。”文静说道。其实文静说这句话是在试探石三到底懂不懂她的意思。她这句话的意思是“谢谢前天你帮我赶走了抢劫者。”正如她所写道的她用“你帮我”代替前天的“那件事”及其相关事情,而“那件事”及其相关事情主要是她被抢劫及石三帮她赶走了抢劫者等事件。她想从石三的反应看看石三是不是真的懂她的意思。这倒不是她对石三不信任,只是她稍微有点担心石三可能不是真的懂她的意思,加上她又比较谨慎而已。
“呃,没事。”我说道。文静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刚刚正在想文静把纸条夹在历史课本里,而不是直接扔掉的事。
“对了,你说你昨天上午在医院看病,你怎么了,是不是前天你帮我的时候受伤了?严不严重?”文静担心地问道。呃,现在文静不是在担心石三可能不是真的懂她的意思,而是在担心石三的伤势。呃,她以为石三在前天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