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惊艳(3 / 3)

大明海商帝国 石烟斗 4593 字 2017-05-12

一点章旻青在说什么。那就是本该交税的税田,变成了杨家的私田,本该上交官府的税收,变成了上交给了杨家的田租。然后,产生的缺口,又被官府加派到其它民户头上。所以,民户的税重了,官府的税额却没有增加,官府在册的税田却减少了。

“然而这与禁矿和取消商税又有何关系?”

此刻,杨守勤彻底被勾起了好奇心。在这之前,他虽然不参与党争,却也认为顾宪成的说法有点道理,收商税,增加了货物本钱,不利于货物流通各处。可听章旻青这么一说,显然另有文章。

“以本朝成法,读书人考取功名,就能获得各项优免,加上皇亲国戚每年增加的赐田,可征税的田亩还会逐年进一步减少,民田税赋会愈加高涨。

可这田地产出是有限的,民户不堪重负时,会如何?遇到水旱天灾减产会如何?会不会和昨日那几个矿徒一般,铤而走险呢?

亦或是不再给民户加税以稳定人心,朝廷税收逐年减少。可以后各地遇到水旱天灾,朝廷拿什么来治河赈灾,遇到边关有警,南蛮叛乱,从那里去支领钱粮御敌平叛?”

这一连串的反问,让杨守勤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如此说来,朝廷必得另行寻找税赋之源,而矿税商税,不仅不能废,还需加大力度?”

杨守勤现在终于能把看似不相关的田地与矿税商税联系起来了。

“学生以为,力度也不能加得太大,商贩无利可图,就会减少贩运,实乃舍本逐末。关键要利用增加的人口,鼓励工坊从业,开海通商,谋食于外。”

在解决之道上,章旻青说的就笼统了,只是说了点概念性的大略。

可即便是章旻青说得笼统,在杨守勤耳里听来,也已经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惊艳。这些东西,可不是他以往读的四书五经里能轻易读出来的。

看着章旻青稚嫩的面容,再回味一下章旻青刚才说的话,他都有一种错乱感。如此老成谋国的见解,竟然出自这样一个尚弱冠的人?

此刻,他心里已经认定,眼前的这个章旻青,绝对是个不世出的俊彦,将章旻青招之为婿的念头又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