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凉
没多时大铭和小黄都来了,大铭穿了件海魂衫(像海军穿的)一条西式短裤,小黄则和我穿的一样。小黄要我去把晓萍请来。真是多事,德明家她天天来,难道今天就不认得路了。她是胆小,不是开小组她一个人不敢来。
我赶到晓萍那里,她拿了一把竹椅给我,要我等一下,她要洗个澡。我坐下来,便觉得这里凉风习习,比弄堂里荫凉得多。她家的大天井就像个小花园,郁郁葱葱。那高一米、大如乒乓台的花坛里种了不少花花草草,中间有个小鱼池,金鱼在池里戏水。鱼池旁立了座长满青苔的小假山,山腰上有棵小树,几处小桥流水、楼台亭角,几间农舍。山上小径,通往山顶的小庙,两个小和尚在吃力地抬水,拾级而上。假山后还有一只我从江湾弄来的青蛙,天一热它便呱呱地叫。遮阴于水池之上的,是一棵茂密的夹竹桃,桃花盛开季节已过,三三两两的花朵还舍不得凋谢。爬山虎将四周的墙壁全都占领了,那重重叠叠的叶子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浓浓的绿装,一派盎然的生机。
只过了两三分钟,晓萍就下楼。她手拿一把折扇和一包吃的东西。“阿巍,帮我拿竹椅。”她经常这样差我做事,我也习惯了。
“你不洗澡拉?”
“洗好了。”
“这么快?”
“洗澡最方便,阿珍妈放好水,我水里一泡就好了。”
晓萍有福气,生在有钱人家。可丽华就不同了,夏天洗澡在她家算是一件大事。夜饭后,丽华收拾好碗筷,就开始给三个妹妹和小弟洗澡。洗澡水端进端出,完了还要洗全家人的衣服,最后才轮到自己洗。
德明看到晓萍带了包吃的,他就要“哈一点”(小孩间讨东西吃的用语),晓萍却说等林援她们来了一起吃。说话间林媛和海伦都来了,德明摇着他阿爸的鹅毛扇,嬉皮笑脸的问林媛:“今天你‘盘房小姐’(平时不轻易出门)不做啦?”
“想借你的宝地乘风凉,不欢迎啊。”
“欢迎,欢迎。来林媛,你坐躺椅。”丽华起身让她,还递给了她一把蒲扇。这时,张妈拿了一壶冷开水给我们,还给我们一些她自己炒的南瓜子。
林媛今天带了一包酱油瓜子,晓萍的是奶油话梅。我们几个一坐定,便有不少蚊子嗡嗡地飞来了,女生的肉香,加上它们饿了一天,叮起人来穷凶极恶。丽华回家去拿了一盘粗蚊香,就是木屑里加点驱蚊的草药,它烟大,专供室外用。她还带来了一大包香瓜子。点了烟,在我们耳边嗡嗡的蚊子便到别处去嗡嗡了。
我们几个围坐在台子旁,就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我们的话题大多由林媛掌握,她从小就喜欢领导别人。当然,首先是讲讲这大热天。大家都在埋怨这酷热的天气,大铭讲后弄堂的小孩早已是个个打赤膊了。
“要是再热呢,来两天三十六度,你怎么办?”小黄问他。
“那只好剥皮了。”我们大笑。
“国外已经发明了一种可以装在家里的冷气机,像电影院里的一样。外面的温度再高,屋里照样是凉风习习。”林媛见多识广。
“我家连电风扇也买不起,电冰箱想也没想过,这种冷气机看样子只好等到下辈子了。”德明又感叹起来。
“说不定你哪天就用上了呢。”我安慰他。
“阿巍,啥地方来钞票。”
“钞票用不着你担心,现在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这话只有丽华说得出口。
“德明,你家门口确实是又荫凉又有风,扇子也用不着,比别的地方要风凉多了。”
“我们用井水把水泥地板冲了好几遍。”大铭急于向林媛报功。
“SH有个‘热岛’你们知道吗?”林媛问。我们还是头一次听说SH还有个岛。
“在什么地方?”
“你们听好噢,它在金陵路以北,BJ路以南,XC路以东,HN路以西。那里要比别的地方热得多。”
“HN路在什么地方啊?”
“你这个小姑娘怎么连HN路也不晓得。”
“林媛,为什么那里特别热?”大铭问。
“那里高楼多,房屋密度高,行人多,通风差,加上饮食店和工厂排放的热气,气温就比其它地方要高得多。”
我们还在讨论热岛呢,弄堂里来了个卖棒冰的老头。他肩背一只木箱,手拿一小木块,边走边敲边吆喝:棒冰吃伐,赤豆棒冰。今天生意特别好,因为天太热。晓萍说学会游泳后请大家吃棒冰,德明却说吃不吃棒冰倒无所谓,他还是想看看我爬三爬。
这时,有好几只蝙蝠从对面二楼亭子间窗上的一个窝里飞了出来,在空中盘旋。大铭问蝙蝠是不是鸟,林媛告诉他蝙蝠不是鸟,它们不生蛋,是哺乳动物,专门晚上捉飞蛾吃。我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得知,它们的眼睛退化了,辩别方向用的是声波,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