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09
苗圃赏花
今天一大早晓萍就来找我,要我下午陪她去苗圃赏花。真是出乎我意料,天这么冷,我哪有这个“闲情逸致”,便推说没钱不能去。
“啊呀,我请客,不要你花一分钱的,还有点心吃。”
一听有点心吃,我动心了,但我要面子,不好意思直说:“为啥不叫小黄陪你?”
“礼拜天他爸妈不放他出来,再说我要你陪我。”
“天这么冷,有什么花可看啊?”
“不是看花,是赏,赏花。我们去赏梅花,我还要画图呢。”她还咬文嚼字。
“那你下午来叫我,让阿婆知道,这样我也好向她讨点车钱。”
“不,我要告诉阿婆是我请你客。”
“没关系,就算你请客,阿婆也会给我车钱的。”
“那我先回去了,吃好中饭就来叫你。再会。”“再会。”
晓萍有赏花的习惯,还会画好几种花,这些都是她大伯教的。她大伯没有工作,也没结婚,吃饱饭没事干,整天在家写字作画。他一年四季都要带晓萍去赏花,作画。几年熏陶下来,晓萍就喜欢起花来了。
我还在吃中饭呢,晓萍就来了。一看到她,我差点没笑出声来。只见她穿得严严实实,人包得像个粽子一样,还戴了一顶长毛皮帽子,就像(林海雪原)里杨子荣戴的那种,好像她要到西伯利亚去似的。
“你穿那么多衣裳做啥?”
“我要作画,站在风头里是很冷的。我阿娘讲‘冷在风里’。阿巍,你也多穿一点吧。”
阿婆一听,马上让我换上一件厚的上衣,还要我戴上我哥那顶旧帽子。去年还是晃晃荡荡的帽子现在正好扣在我脑袋上,这就是说自己的头又大了一圈,也就说装进了不少“知识”。临走时阿婆塞给我两角钱。我妈知道我要和晓萍一起去赏花,又给了我车钱。今天我真是福气好,还没出门就进账了五角,要在平时,我半个月也拿不到这么多钱,这当然是晓萍的功劳了。
到了晓萍家,只见她大伯身背画夹子,手提照相机。头上一顶罗宋帽,帽沿放下一半,两只耳朵捂得严严实实,不易生冻疮。德明爸也有这样一顶罗宋帽,有次德明把帽沿全拉下,遮住嘴脸,只露出两只眼睛,就像电影中的狗特务。
问侯过大伯,我就要帮他拿画夹子。晓萍不让,说她自己拿,我哪里听她的,把那画夹子抢了过来,背在了自己的肩上。
我们到淮海路乘二十六路电车到徐家汇,再转乘五十六路公共汽车。还没到龙华镇就是一片农田,也没什么庄稼,远处龙华宝塔。马路两旁的树光秃秃,生机全无。太阳斜挂在天空,尽力地把自己的温暖洒向大地。SH的冬天相当的寒冷,按天气预报,白天也就是一、二度。我们一下车,就觉得这里比SH更冷,风更大。晓萍说对了,是要多穿些衣服。
她大伯告诉我,这是龙华苗圃(现在的SH植物园)。看来它不对外开放,因为晓萍的大伯有个什么协会的朋友在这里工作,所以他能带我们来赏花。
进了苗圃,才发现这里还有绿绿葱葱的树木。可在我的眼里,这里和乡下差不多。外面的田里种的是庄稼,这里也就是种种花木的地方。那么大的地方也看不到几个人,总有一点荒凉的感觉,怪不得晓萍要我来陪她呢。但过了没多久,我就喜欢上这里了。
其实我也是喜欢花花草草的,前几天我在丰实果品商店隔壁的花木商店(福州路、XC路口)花了一角五分买了一盆小盆景。那紫沙花盆十分小巧玲珑,外形如扭曲的树干,粗如竹竿筒,高约两寸,种着一棵弯弯曲曲的小松树。那花匠反复叮嘱,每天晚上要把它放在室外让吃它到露水,盆土一定要干透了才能浇水。家里还有一盆晓萍送我的秋海堂花。此外我也认识好几种花:像大铭家幽幽的兰花,海伦妈养的香气袭人的茉莉花,我家两盆经常忘了浇水的万年青,元旦前,我外公会养几只像洋葱头一样的崇明水仙花,它香气浓郁,多闻了我头就要晕,到时候德明会给我几株小小的太阳花。一般公园里的花我也叫得出名,像什么鸡冠花、一串红等。这方面,晓萍就比我强,她能叫出更多的树名和花名。
在苗圃里,许多树木和花草都是我第一次看到。我们来到了一片山茶花前,它们长在地上,比我人还高。树枝上长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有个花蕾竟比乒乓球还大。这时大伯打开那只新式的海鸥牌照像机,摆在这花蕾前面。只听到‘卡嚓’一声,这花蕾就拍好了,他还在树上做了个记号。我问晓萍,这花蕾有什么可拍的。她告诉我,她大伯喜欢从花蕾一直拍到它盛开,这样才有意思。就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给他拍几张。
我们转身来又来到另一片山茶花前,这些树上都开满了白色的花朵,而且有股香味。
“这也是茶花啊,晓萍大伯?”
“不,这是茶梅,它比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