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得早,有股茶香味。茶花是没有香味的。”大伯解释道。
我仔细闻了闻,这花还真是股茶香味。今天我们要看的是梅花,梅花我是看过的。晓萍大伯就养了盆红梅,是盆景,树形很别致。春天还没到,它就开花了,就是花较稀疏,树杆上光秃秃的,叶子也没有。大伯说,梅花是先花后叶。花开的少,那是种在盆里,离开了大地母亲的原故。
转眼之间,我们来到了一片梅花树前。我认得,那是白梅,枝头上到处是绽放的洁白小花。花小,却烂漫、清雅。阵风吹来,送来那淡淡的清香。那冰清玉洁的梅花随风翻滚,就像一片香雪的海洋(大伯说的)。晓萍闭上眼睛,细细地闻着那梅花的芬芳,我看她已经陶醉在这“香雪海”中了。梅花纯贞高雅,是冬春之际观赏的重要花卉。大伯在一旁忙着取镜头,对焦距,摆姿势,希望能照出几张杰作来。
没过多久,我们又置身于一片红梅花丛中。看到那一片红梅花,我就想起(红岩)中的“红梅赞”,赞颂她那傲雪斗霜的品格。和白梅相比,红梅真是太骄艳了。一阵风吹过,那胭脂红的小花瓣漫天飞舞,就像无数报春的天使,随风飞向人间。大伯告诉我们,要是天下雪的话,那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盛开的红梅花朵上,那就更美了。这我可以想象得出,那骄人的红花上点缀着晶莹剔透的白雪,该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我说要是这白雪落在白梅上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呢?大伯告诉我们这就是古诗里说的“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了,也就是说你分不出哪朵是白雪花,哪朵是白梅花。听了大伯的解释,我心里直嘀咕,这诗写得也太夸张了点,要是连白雪花和白梅花都分不出,我这两只眼乌子就不是白长了吗?
晓萍脱下帽子,要她大伯给我俩照像。我说我不想在红的花前拍照,她自己先照吧。我们男孩都不大喜欢拍照,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她大伯很熟练地为她照好了像,说这张他拍得最好,冲出来晓萍一定满意。大伯说想在这里和晓萍一起画一幅红梅图,晓萍马上把画板,笔和颜料拿了出来。只见大伯寥寥几笔,便将树枝画好了。然后晓萍用红颜料将梅花画在枝头上,大伯在一旁边指点着。
没多少功夫,红梅图就画好了。在我这个外行的眼里,晓萍画得还真不错。我发现那红梅下面还有很多的空地方,便问她大伯下面要画什么。他告诉我,晓萍要在下面写上一首赞颂红梅的诗。我忙问晓萍是首什么诗,她大伯要晓萍把那首诗给我们朗诵一下。
没有外人的时候晓萍就很大方,她咳了一声,轻轻地背诵了起来:“红梅,苏轼。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拔送春来。”
其实,这对我有点像对牛弹琴。我不懂诗的意思:“你给我讲讲它的意思。”
晓萍忙把我拉到一旁,小声地说:“啊呀,你不要出我的洋相,我也不清楚。我只会读,是大伯昨天才教我的。”
收拾好画板,大伯要晓萍和我给这幅花起个名称。这太容易了,我连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就叫‘红梅图’吧。”“不行不行。”晓萍急了:“画红梅叫红梅图,画白梅叫白梅图,茶花叫茶花图,花后面都加个图,一点也没有诗情画意。”她还要什么诗情画意。“那你说说。”诗情画意我怎么想得出。
“就叫她‘寒梅’吧。”
“好,就寒梅。这样梅花斗霜傲雪的意境就体现了出来”。大伯说。
我们来到了腊梅区。腊梅的枝杆比梅花挺直,枝杈上那金黄色的小花迎着凛冽的寒风怒放,向观赏她的人们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这种香很特别,很难说出是哪种香。我问大伯,她是不是在腊月开花才叫腊梅,他告诉我是有这种说法,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她的花瓣色黄如蜡。
腊梅在冬天开放,清香四溢,她的花就像金色的小铃铛,那蜡质的花瓣,非常别致。在迎春的日子里,SH不少家庭都从花店或菜场里买些腊梅,再配些南天竹作切花,养在花瓶里,红果黄花,相得益彰,是新年里一般家庭里常见的瓶花。
收好东西,她大伯带我们到了一个暖棚,里面有火炉和热开水。一进门,就感到和外面的世界差一个季节。外面还是寒冬腊月,北风呼啸,而里头已是温暖如春了。大伯叫我们把外套解开,出去时再扣上,免得感冒。果然,走了没多久浑身就开始冒热气了。
这样走马观花地在暖棚里兜了一圈,大致地看了看室内的植物和花卉,暖棚里都是些奇花异草和平时看不到的观赏植物。我觉得这里的花木很好看,不来还真不知道SH有这么好的地方可观赏花木。有一盆景特别好看,那小树似的枝头上全是粉红色的花朵,用繁花似锦来形容,是再也贴切不过了。大伯告诉我们这是杜鹃花,而且是进口杜鹃花(即西洋鹃),它们同常在三、四月开花,但在暖棚里,就能提前到新年开花。我想等有了钱,我也养一盆杜鹃花(二十年后,我真的有了这样一盆人见人爱的杜鹃花)。
一个下午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