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初唐诗林琪花趣谈杨炯(1 / 5)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9202 字 2017-06-02

“第15章初唐诗林琪花趣谈杨炯”

元代画家、诗人倪瓒有艺术品《琪树秋风图》,画面有落叶乔树、拳石、细竹,苍古之中饶有秀润之气。倪瓒的作品,被时人称为“殊无市朝尘埃气“。画面总是平远小景,疏疏落落,悄无人影,枝头无绿叶,仅有萧疏瘦硬的干枝,具清冷、寂寞、淡然之意。《琪树秋风图》里的琪树,表现的是秋景,实在是某种心情的写照。

东说:标题亮出(12)——唐朝诗林琪花

成语有“琪花瑶草”又有“琪花玉树”。琪、瑶指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用来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琪花瑶草”的出处可读王毂《梦仙谣》三首之一:“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有人遗我五色丹,一粒吞之后天老。”

琪树在唐人话语中有两种主要含义,一种指陆生植物,如唐朝羊士谔《初移琪树》:“爱此丘中物,烟霜尽日看。无穷碧云意,更助绿窗寒。”又如李群玉《桂州经佳人故居琪树》:“种树人何在,攀枝空叹嗟。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满院雀声暮,半庭春景斜。东风不知恨,遍地落余霞。”

琪树另一种含义指仙境玉树,如唐朝崔珏《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又如唐朝陈羽《步虚词》:“楼殿层层阿母家,昆仑山顶驻红霞。笙歌出见穆天子,相引笑看琪树花。”

唐诗咏绿琪和琪花诗篇选读。

李绅作组诗《新楼诗》二十首,其中《琪树》诗有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绿,二年碧,三年者红,缀于条上,璀错相间。”全篇:“石桥峰上栖玄鹤,碧阙岩边荫羽人。冰叶万条垂碧实,玉珠千日保青春。月中泣露应同浥,涧底侵云尚有尘。徒使茯苓成琥珀,不为松老化龙鳞。”

刘驾《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举世爱嘉树,此树何人识。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

皮日休《伤开元观顾道士》诗句:“烟凄玉笥封云篆,月惨琪花葬羽衣。”

罗邺《献池州庾员外》:“曾降瑶缄荐姓名,攀云几合到蓬瀛。须存彭寿千年在,终见茅公九转成。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琪花玉蔓应相笑,未得歌吟从酒行。”

曹唐《小游仙诗》:“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王毂《梦仙谣三首》之一:“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有人遗我五色丹,一粒吞之后天老。”

唐求《赠道者》:“披霞戴鹿胎,岁月不能催。饭把琪花煮,衣将藕叶裁。鹤从归日养,松是小时栽。往往樵人见,溪边洗药来。”

蔡隐丘《石桥琪树》:“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又唐朝李德裕有《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觌。”

杨炯作诗《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

联句“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树常绿花常开,可谓仙凡吉祥,岁月有情。它也是杨炯赠送绿化环保美化环境的对联。杨炯还是铁骨铮铮的初唐诗人。

四维记得小时侯接受的红色传统教育之一,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憎恨叛徒和汉奸,喜爱的就是英雄好汉。英雄与叛徒、好汉与汉奸的气节对华人来讲,牵扯出一个“骨气”品德。有人讲“硬骨头”精神,反对“软骨头”气势。按理说,骨头本来应该是属于硬的,肉才是属于软的,“骨肉”有它文学上的含义。“风骨”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术语,《文心雕龙》说,“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李白诗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建安骨,指建安风骨。汉末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所作诗文苍劲刚健,史称“建安风骨”。

东说初唐“诗骨”该是谁呢?中国古诗“金水榜单”评杨炯获得唐朝“诗骨”名号。杨炯呈上诗榜作品为2篇,分别是《从军行》和《途中》。

入榜诗篇《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西讲诗题原为古乐府,描写军旅内容。此篇风骨雄健;铁骑绕龙城,可视作唐朝边塞诗开路先锋者。

阅读杨炯的《从军行》诗,看到作者是有骨气的诗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明诗人怀有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初唐广大文人墨客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当时在初唐征伐战争不断,英雄主义还是一股社会主旋律。杨炯这两句诗,是当时知识分子阶层的最强音,有着大唐时代的特色。这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