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杰、英烈、英豪之流的“风骨”,在杨炯其他诗里也有所反映,如具有雄浑格调且讲述远征边塞军旅生涯的《战城南》: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东说四维编制《唐朝从军行诗册》选读。
宋朝晏殊有句“绿树新蝉第一声”。在唐朝诗坛中,“诗蝉”虞世南鸣响的《从军行》诗二首,杨炯的《从军行》名气,影响了整个唐朝,以至产生了边塞诗派,让军旅题材成为唐诗闪耀的诗章。读者可以欣赏到这些《从军行》的诗篇诗句:
虞世南《从军行》二首: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爟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孤城寒云起,绝阵虏尘飞。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飞。方知万里相,侯服有光辉。”
杨炯《从军行》已见上文,写作背景,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GS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按此说,这场战争应当属于保卫边疆性质。
《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内容。雄唐为《从军行》提供新时代的大背景,《从军行》选择了大唐,大唐为《从军行》注入了新血液。《从军行》成为唐朝诗坛最闪耀的军旅诗题。
骆宾王《从军行》:“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刘希夷《从军行》诗句:“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乔知之《从军行》诗句:“鸳绮裁易成,龙乡信难见。窈窕九重闺,寂寞十年啼。”
李颀《从军行》诗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李约《从军行》诗句:“鸟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戎昱《从军行》诗句:“擒生黑山北,杀敌黄云西。”
厉玄《从军行》诗句:“战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
李白《从军行》二首之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鸣马嘶乱,争渡金河水。日暮沙漠垂,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王昌龄《从军行》:“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又有《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卢纶《从军行》:“卷旗收败马,断碛拥残兵。”
刘长卿《从军行》:“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
杜頠《从军行》:“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皎然《从军行》:“横行十万骑,欲扫虏尘余。”
令狐楚《从军行》:“孤心眠夜雪,满眼是秋沙。万里犹防塞,三年不见家。”
王涯《从军行》:“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唐诗《从军行》反映时代大背景:唐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
西门幻金看到东方梦春与周鲁生交换眼色,心中纳闷,潜意识告诉又变。
东说入榜选读诗篇《广溪峡》:“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西门幻金让步了,原计划是入榜选读诗篇《途中》,西讲解读,突然有变,只见周述快语:杨炯三峡故事,传奇诗林江湖。壮阔的山水诗进入唐诗,六朝的山水诗以丽句取胜,杨炯的山水诗充满“风骨”韵味。
当年,大约公元688年,杨炯在SC任职梓州司法参军期限已满,他沿长江上游坐船出蜀。古时长江水运很发达,但是交通安全难能保障。
长江水运分上水船和下水船,也就是逆流行船和顺水行船。上水船到了险滩和激流处,往往需要纤夫牵拉而上,船工号子是劳动行进步伐的协调节拍,节奏有力声响调美,说不尽的雄壮凄凉情调。而顺水行舟,叫顺流而下,日行千里。
SC地区在古代与中原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