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初唐诗林桂花情议卢照邻(下)(1 / 3)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9354 字 2017-06-11

(接上文)

四维话聊“诗桂”趣事:

郎谈春秋战国时期,桂文化就有记载:如《山海经》之《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之《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又如屈原《九歌》有诗句“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周述笑对大家,还是他来为“诗桂”卢照邻做简介吧。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在世大约是公元635至689年。十余岁就学于曹宪、王义方,听他们讲授《三苍》、《尔雅》以及经史书籍。博学善于写文章。开始出仕授官邓王府典谶。邓王很爱重他,曾对众官员说:“他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后任新都县尉,因染上风疾而辞去官职,住在太白山中,以服药为事。后来病情加重,迁居阳翟即今HN禹县的具茨山,做《释疾文》、《五悲》等诗文,颇有骚人风调,很被文士们推重。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诗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等作品,对封建贵族的骄奢淫逸有所反映。卢照邻病势沉重残废后,不能忍受病痛折磨,曾与亲人握手告别,而后自投颍水而死。有文集二十卷。

这里有个故事剪辑:

卢照邻走上仕途,就业被安排到邓王府担任典签,邓王见到他,面试其才,表现优秀,于是非常喜爱和器重卢照邻。有时对身边人说:“此这就是我的司马相如呀。”

众所周知,司马相如可是汉朝文学家,著有汉武帝特别喜爱的作品《子虚赋》、《上林赋》,辞赋大家,明星高照。后来卢照邻调任新都县尉,因“婴病”去官。

“婴病”,就是类似婴儿瘫后遗症之类的疾病。卢照邻此时已经成为残疾人士,患有疑难病症,好似肌肉萎缩麻痹症,肉体的痛苦折磨他,也影响其写作事业。所以他趁青春年华,著书作诗,适应大唐发展的时代潮流。

初唐文坛,希望王杨卢骆“四杰”露脸,更是欢迎他们沉浮诗坛,需要鸿篇巨制,珠联璧合高照诗林。在变革转轨期,歌行体双壁《帝京篇》和《长安古意》应运对出。卢照邻是“带病”战斗,不是轻伤不下火线,而是偷偷忍受肉体病魔的折磨。毕竟凭他的才气,青少年文才起步早,而博取盛名,《长安古意》是他的代表作。

卢照邻辞官归隐,居住在太白山草阁,得到方士玄明特制药方药膏医治,虽不能治本,却得以控制恶化趋势。这期间,正遇到他的父亲病故服丧,控制不住情感的悲痛,哭得惊天动地,没有人能帮助他节哀,以至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正巧方士携丹药周游,外出悬壶济世去了。无有效药救治,他的病情每况逾下。

由于卢照邻家庭贫苦,靠贵宦朋友时常供给衣药度日,也不是长法。于是他集资到具茨山下,买田园数十亩,疏引颍水到住宿周围,又选墓置棺为自己起居室,随时应对长眠不起的到来。晚年虽然成为废人,不愿拖累别人,著《五悲文》以自明。在手脚失灵中作《释疾文》,有句道:“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最后与亲属诀别,追求安乐死,自沉颍水。

东说:唐诗告诉当时风尚,“秋桂”与“秋菊”平分秋色,共显秋韵。唐朝张九龄赞美“春兰秋桂”,突破“春兰秋菊”格局,作《感遇》有诗句道:“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而为佳节。”

品读张九龄的“兰春桂秋”,赞美之音有情有理,影响很大。但是诗句不敌卢照邻的“南山桂花发,飞来袭人裾”动人,何况“寿比南山”。又有卢照邻的“沈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神来之笔,桂香从月夜天宫而降!

西讲:品读明朝谢榛《中秋宴集》诗句“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一个诗眼“动”字,将桂香带动周边众山秋色,境界高远,但是诗句不如“飞来飞去袭人裾”沁人心脾。

周述步二位女士后尘,引出善语:六朝所犯诗风之病,成就了唐诗的拐点,在这条诗坛弯道上,“初唐四杰”的接力赛跑出了新纪录。其中的卢照邻出入风骚,气格遒古。所以杨盈川发出“愧在卢前”,非虚语也。

郎谈有谚语说“不比不知道,相比吓一跳”。

南朝梁代的江淹有名赋《恨赋》和《别赋》,庾信作七古《燕歌行》和《杨柳歌》,这些作品都是名重一时,传诵诗林。阅读卢照邻《长安古意》,开阖往来到眼前,犹以气胜超先辈。毕竟时代不同,大唐需要诗歌,以长篇规模,气象风采,步入黄金时代。

唐朝诗人描写桂花的诗篇诗句是有几篇数句,如宋之问的“为问东山桂,无人何自芳”、“东山桂枝芳,明发坐盈叹”等句,不如卢照邻诗才魅力。

周述:唐人咏桂以数量之多的李德裕,是否比得上卢照邻的桂花袭人。录李德裕的桂诗:

李德裕《月桂(出蒋山,浅黄色)》:“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世间。幽崖空自老,清汉未知还。惟有凉秋夜,嫦娥来暂攀。”

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