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初唐诗林楸花奇说骆宾王(下)(1 / 3)

唐诗百花艳 蛋仔金 5441 字 2017-06-11

接上文第16章初唐诗林楸花奇说骆宾王(上)(本文有修改)

上文说到骆宾王创作出具有大唐气象的《帝京篇》长诗,名显朝野。如今,许多7岁的学童背诵唐诗,《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家长见之,赞扬有加,为何不向自己的孩子讲述《咏鹅》的作者也是7岁孩童,他就是骆宾王骆宾王是个有争议的唐朝文客。

郎谈骆宾王“诗京”趣事:

唐朝曾经设有两个京都,东都(东京)洛阳和西都(西京)长安,当初许多“京漂”人士向往京城,更多的人物是求名看花。有张祜表白自己不是追求功名高官,而是欣赏国花富贵景象,他作《京城寓怀》:“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

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算博士”。

名句“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就出自骆宾王《帝京篇》,诗中还有: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等。

除了诗歌成就,骆宾王的“檄文”可称典范,或者去典降为“范文”。古代“檄文”如何写作?有名片指向“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当时陈琳写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气势磅礴,措辞激烈,曹操见后惊出一身冷汗,头痛病也吓好了。

骆宾王对如此猛烈火药味的药方,又是中国古代檄文名作之一,不可不读。主要的是知晓檄文的结构模式,古为己用,骆宾王精读熟记。

骆宾王赏析《为袁绍檄豫州》和《为李密檄洛州文》,气势磅礴,笔力犀利,精神胜利法,若说不足,篇幅太长,朗读疲倦。骆宾王想,有朝一日,轮到他作檄文,一定将文字数量精简下来。

周述:今日的读者也应知晓骆宾王的《讨武氏檄》,四维也为此游戏地玩笑了一番。

这或许是梦幻游戏,其中有四维他们青少年那个时代不能抹去的“遗憾”情感。当初,他们是一群十几岁的学生,有些是“愤青”,感情用事而已。记得大家都在打“派仗”,不同于战争的派别之斗。那也算是实践,毫无意义的实践,它给大众带来了许多的伤害,但是留下“忏悔”的人不多。四维倒是有道歉于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有错则改。

知道什么叫数学里的真分数吗?少数人包括精英去充当分子,大多数人只能充当分母里的组成部分。四维他们就是属于分母行列里的数字而已。

郎谈:故事玩笑的引起,我们还得感谢林黛玉姑娘,她曾经向读者说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对方”。不知两位女士有何感触?

“你们是卧底!?”东方梦春问道。

“你们是间谍?!”西门幻金问道。

“问的不对,我们是道听途说,为善而来。”周鲁生微笑地回应:也该“自产自销”了吧。

西门幻金说她与东方梦春有缘,识别恩恩怨怨一辈子。时间老人总爱和我们开玩笑,让我们扮成政敌,逼迫锤炼自己成才。

东方梦春说,空间巨人安排我们玩魔术,辨别真真假假一场戏。不可亲自说。

“啊!明白了,”周述说,“让我代言故事情节吧。”他用反省方式讲述;

当年,大家怀有崇拜英雄的情结,少年男女都向往英雄主义。谁都不注意风向,头脑发热,忙于站队。今天你对了,明日你错了,反反复复。

这帮嘴上无毛的学生,模仿力很强,将自己视为革命派,将观点不同的对方假设为敌,认为“对联”和“檄文”就是宣战书,它要讨伐敌方、威慑敌方、战胜对方。

某日,东方氏派别站错了队,被打倒了,西门氏得胜,扬眉吐气,组织一帮人起草对联,前往其派别门口,张贴白色挽联。上联:沉舟侧畔千帆过;下联:病树前头万木春。横批:“身败名裂”。

没几天,该西门氏派别遭殃了,东方氏派别趁势讨伐。

他们先后搬出童子功来,将几篇古代檄文名作背个滚瓜烂熟,各取所需,又研讨起历史现象。

东汉时期特别讲究“天地人”三才,《移檄告郡国》,檄文列举野心家王莽犯有“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状。他们要学会“上纲上线”。

汉末讲究正统,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写得理直气壮。看到将奸臣曹操的祖宗宦官骂得屁滚尿流。他们悟到“特骂”也是个本事。

隋朝祖君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