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上篇说到东汉宋子侯写作《董娇娆》故事,董娇娆借采桑女表达自己怜花之情。有时历史很巧妙,有的现象反复发生。那宋子侯的身世现已无从考查,除非有出土文物作证。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女难道是董娇娆的转世?这个姑且不论,如今要讲到刘希夷的“诗花”故事。
刘希夷决定要写带“花”的两首诗:一首悲情诗,一首爱情诗。爱情诗取名《公子行》,女主人公艺名叫郁金香。今人应该知道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曾经被欧洲人称为“魔幻之花”的郁金香,原生长在中国天山,在1554年从土耳其引入欧洲,从此立刻风行起来,到了17世纪成了荷兰疯狂金融投机商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唐诗“兰陵美酒郁金香”,那是指用“郁金”香草熏染过的饮料酒。这种郁金香草,在汉朝就有记载了。唐诗里的“郁金香”指人名的最早出现在刘希夷笔下。
周鲁生请西门幻金背诵“郁金香”美女的这段诗。
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花际裴回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才貌双全的郁金香,有着自己的理想,向往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幸福,而不是靠吃青春饭打发日子。
然而,这首《公子行》诗,在刘希夷文客圈里没有多大反响。刘希夷感到心里不平衡,觉得投入的多,收获的少。
刘希夷悲情看花树,“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确定启用乐府旧题《白头吟》,构思布局初定后,挥毫果断,开篇点明时间地点——“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接着让惜花者亮相——“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安排“花落花开”联句——“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他突然停笔,自悔说:“我的这首诗带谶语,和潘岳与石崇的‘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诗有何不同?”他害怕此联带来不吉利,就像石崇和潘岳被孙秀同时杀害,应验了“白首同所归”诗谶。于是又更改作另一联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又感叹说:“这诗句还是像谶语。”他再三琢磨,自言自语道:“既然死生有命,哪能就应验如此!”最后将这两联并存于《代白头吟》中。
名句在诗就是诗眼,刘希夷应验了古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复读“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觉得两联之间缺乏过度,还需要遣词造句连贯成珠联璧合。于是,中间又插进四句。
灵感降临给作者,该说到大自然规律了——“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还要提及古今对比——“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作结,在此前半首诗篇定稿。
后半首诗转向议论。以对偶句入诗——“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接下来,只见刘希夷一边吟诗,一遍书写:“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最后以“悲”结局。
定稿之后,刘希夷誊写到绢笺。兴奋之余,让亲朋好友赏析自己的新作。这些多少携带一些文学细胞的朋友,当然是大家赞扬,有的说,此诗融会乐府、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和梁、陈宫体诗的技艺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有的说,运用对偶、对比、用典的各种表现手法,融合叙事、抒情和议论为一体,产生的感染力特强。
刘希夷又一次验证古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没想到,刘希夷一炮打响,震惊了他舅父宋之问。宋之问很喜爱刘希夷这首诗,特别器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句。
刘希夷此诗写成后不到一年,为奸人所杀。起因是刘希夷《代白头吟》惹得事,有人说是宋之问害的。传说宋之问向刘希夷恳乞此诗,刘不与,宋之问怒以土囊压杀之。
后来孙翌撰《正声集》,以刘希夷《代白头吟》诗为该诗集中之最,因此广为人所称颂。有人说宋之问害刘希夷之后将其作品归为自己名下,至今此篇载在宋之问诗集中,而在《全唐诗》里也可以查到题为《有所思》的那首诗。宋之问《有所思》全文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全文相同,只是将“洛阳”女儿改成“幽闺”女儿而已。
关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篇作品的版权问题,刘希夷作品《白头吟》,也叫《代白头吟》,或《代悲白头翁》。古时没有《专利权》法律,刘希夷为了